课堂文化中学生的主体性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文化主体,又是文化的对象;同时,人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当前教育界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最大的体现就在于教育中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教育的最本质的精神在于教育对人的生命、意义、体验、创造的关怀。而教育要体现对人生命、意义的关怀,缺少了教育在文化上的功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育应该重视它的文化功能对学生主体性的塑造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在教育文化中得到培育和发展。教育文化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落实到教育活动最具体的单位,就是在课堂文化活动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本论文就是基于课堂文化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对其作了初步探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只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外在行为表现,指导、操控学生主体性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学生主体的人格自我。因此,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应该深入到主体的人格自我层面进行,而对于人的人格自我这种精神层面的塑造和培养,只有通过文化的作用才能完成,因此,课堂中学生主体的人格自我层面的塑造与培养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课堂文化头上。个体的人格自我只有通过与文化的交流互动才能达成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随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在课堂文化活动中得到发展与完善。后现代是重新发现自我的时代。自我理论是所有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的自我解释,任何文化都提供一种对人的自我说明。后现代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和对文化的重新解释,为我们当今教育中课堂文化活动的构建及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完善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课堂中要培育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该承认学生主体的精神世界的存在,因为这正是文化和主体的人格自我所活动的共在领域,是培育和完善学生主体的人格自我及主体性的主要活动场所;其次,课堂文化的生成及其中主体性的培育需要主体的人格自我的参与,只有人格自我的参与,课堂文化的生成及主体性的培育才有发生的可能;最后,课堂中的文化活动应该以学生主体的人格自我为核心,这样,主体的人格自我、主体性才能在课堂文化的学习、整合过程中得到培育和发展。课堂文化活动过程中,只有学生主体的人格自我参与其中,课堂文化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文化,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在课堂文化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文化与人的精神层面本身就是人们难以达成共识的事物,再加上研究者个人的能力
其他文献
文章从频频发生的三菱汽车交通安全事故入手,分析并指出了三菱汽车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三菱的质量道德低下、质量法制意识淡薄。文章透过三菱汽车质量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并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而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科,也是培养小学生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且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老师不仅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甚至在课后也纷纷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完成一些作业,本文就如何运用多
现阶段建设高职院校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在此理念的引导下,高职《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已经在指导职业教育课程观中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市场
冀西部山区平山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本文分析了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优势、瓶颈及具体的发展举措,旨在探索出一条山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提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01/2012-12南山区CDC门诊VC
柴油中有机硫化物燃烧产生的SOx排放到大气中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世界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柴油限硫标准,柴油的深度脱硫已成为石油化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
<正>提及农业,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通常就是一片稻田、三两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NO!现在的农民也许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千里之外为自己的鱼塘加氧,或者为千亩水稻灌
以长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4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长江三角洲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分析得出:在时间上,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1998年提出了Digital Earth的概念,本文对Digital Earth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索,对Digital Earth的主要软件——Google Earth做了介绍,并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