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罗红霉素(RXM)等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作用机制不清,但目前研究工作初步证实的一些机制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在内的变应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已应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并取得了理想疗效。尚未见有用于治疗PAR的报道,本文通过观察小剂量长时间口服RXM治疗PAR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通过检测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情况,探讨RXM是否对PAR有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AR探索一种新途径。
材料与方法:按照PAR诊断标准自门诊选择111例PA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RXM治疗试验组,RXM并常规免疫治疗试验组。除去患者因故失访外,追踪观察资料全的常规免疫治疗组21例,RXM治疗组22例,RXM并常规免疫治疗组30例。RXM治疗组:成人患者自确诊之日起口服RXM(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150mg,儿童患者按体重2.5~5mg/kg,日1次,共12周。常规免疫治疗组:病例使用的变应原均为本医院提供的吸入组变应原液20种,依据病史、皮试、体外特异性IgE检测确定患者变应原种类。脱敏起始浓度根据皮试反应强弱确定,“+”者用1:106,“++”者用1:108,“+++”者用1:1012,脱敏采用皮下注射,每周2次。起始量0.1ml皮下注射,以后每次递增0.1ml,当注射量达到1.0ml时,如无不良反应,下一疗程浓度增加10倍,直至12周结束随访,之后患者仍接受以后疗程的脱敏治疗。RXM并常规免疫治疗组:在患者常规免疫治疗的同时,给予成人口服RXM(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150mg,儿童患者按体重2.5~5mg/kg,日1次,共12周。三组患者均嘱其每1个月来复诊1次,以保证其按试验设计要求用药。三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体征打分,治疗效果按下列公式评定: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其结果≥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在光镜下对经Wright染色的鼻分泌物进行EOS计数,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5,IL-8浓度值。所采用数据用美国SAS公司生产的SAS统计软件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TM RELEASE6.12进行分析。
结果:应用RXM治疗组一般25~35天症状减轻,12周疗程结束时,大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1.治疗12周后,RXM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3%;RXM并常规免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常规免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9.05%。可见,有RXM治疗组效果显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XM治疗组症状、体征记分明显下降,三组记分差异显著;应用RXM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记分下降明显。
2.治疗后,应用RXM治疗组鼻分泌物EOS计数明显下降,三组EOS计数差异显著,应用RXM治疗组治疗前后EOS计数降低明显。
3.治疗后,应用RXM治疗组血清IL-5浓度明显下降,三组IL-5浓度值差异显著;应用RXM治疗组治疗前后IL-5浓度降低明显。
4.治疗后,应用RXM治疗组血清IL-8浓度明显下降,三组IL-8浓度值差异显著;应用RXM治疗组治疗前后IL-8浓度降低明显。
5.单用RXM治疗组症状体征记分减少的百分率与EOS计数减少的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单用RXM治疗组症状体征记分减少的百分率与血清IL-5浓度值减少的百分率有相关性;单用RXM治疗组症状体征记分减少的百分率与血清IL-8浓度值减少的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本研究从RXM对PAR患者治疗效果出发,通过应用光镜观察EOS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学检测与PAR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到RXM治疗12周后,患者症状体征记分明显下降,鼻分泌物EOS及血清IL-5,IL-8含量均明显下降,单用RXM治疗组症状体征记分减少的百分率与血清IL-5浓度值减少的百分率有明显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小剂量长时间口服RXM可能治疗PAR有效,可能通过减少机体细胞因子IL-5、IL-8,尤其是IL-5的生成,抑制EOS在鼻黏膜的募集而发挥其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进而能够有效控制PAR的症状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