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化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是一种自组织、面向任务型的网络,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WSNs综合运用了分布式网络信息处理、嵌入式处理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通过传感器节点对目标信息的监测采集实时信息,再由节点的处理模块融合采集到的信息,融合后的信息则以无线网络等多种传递方式被发送至控制中心,至此,对目标信息的采集与监控就完成了。压缩感知(Compress Sensing,CS)是近年来的新兴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为WSNs的数据融合技术带来了飞跃性的突破。在现有的大多数基于CS的WSNs数据融合研究中,都是由汇聚节点直接接收网络中各个传感器节点发送来的采集信息,在进行重构时也仅仅考虑了节点信息的内部相关性,这就可能导致节点信息的丢失和网络能量的过多消耗。本文针对WSNs节点处理性能和网络能量受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层次型数据融合的算法:该方法结合了分层拓扑控制协议,采用WSNs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使用联合稀疏模型(Joint Sparsity Model,JSM),压缩重构传感器节点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精确重构节点数据信息,还可以大大降低算法实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深入分析了WSNs节点的外部以及内部相关性,系统研究了基于不同分布式网络稀疏模型下的重构算法,对层次型路由协议与重构算法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别结合第一稀疏模型JSM-1和第二稀疏模型JSM-2,提出了在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基础上改进的基于LEACH协议的重构算法和基于DEEC协议的重构算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边信息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针对节点分布符合第一稀疏模型JSM-1的网络特性以及网络内节点间的时空相关性,基于网络节点层次化路由算法LEACH协议,提出了基于LEACH协议的改进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基于边信息的分布式压缩感知(Siomp)算法与LEACH协议有效结合,改进了传统方法节点耗能过快的缺陷,提高了信源重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所提出的基于LEACH协议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比单纯的基于边信息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的效率提高了38.7%;并且所需的节点信息量更少,对目标信源的恢复效果更好,对分布式网络结构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更强。(3)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针对节点分布符合第二稀疏模型JSM-2的网络特性以及网络内节点间的时空相关性,基于网络节点层次化路由算法DEEC协议,提出了基于DEEC协议的改进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SOMP)与DEEC路由协议相结合,改进了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较大的缺陷,提高了目标信源重构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所提出的基于DEEC的改进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比单纯的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提高了52.3%。(4)比较了两种改进算法的性能以及实用范围针对节点内部与外部的相关特性和分布式网络稀疏模型的特点,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拓扑控制协议,在提出了两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化数据融合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详细的对比了这两种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第五章所提出的基于DEEC的改进的DCS重构算法比第四章所提出的基于LEACH的改进的DCS重构算法在节约网络能耗方面提高了大约45.8%;并且扩展了改进算法的应用范围,基于LEACH的改进的DCS重构算法适用于第一稀疏模型,而基于DEEC的改进的DCS重构算法则适用于第二稀疏模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 TCP/IP 协议为基础的 Internet 迅速发展,其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及业务量都呈现爆炸性增长,网络拥塞的状况日益严重和复杂。拥塞容易造成传输时延和吞吐量等服务质量 (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下一代网络的模块化的传输控制协议。基于这种协议的应用具有大规模、多媒体、实时性、交互式、异构性等特点。现有的传输控制协议存在以下不足:1)当前分布式
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语音通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之间的互相通讯,语音作为一种最为可靠的联系方式,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呼叫中心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呼叫
当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广Internet及宽带网络,同时网络电视计划也是方兴未艾,这一切都推动了网络流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针对目前流媒体应用广泛的视频在线直播服务,8010研究室自主
人脸作为人类最熟悉又最富多变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复杂的结构能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这使得人脸特征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以及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成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几何造型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二次有理B样条曲线的曲率单调研究。 2.平面相离圆弧间G连续过渡曲线的构造。 3.
目前全球的工业和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大型物体的制造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在这些大型物体的制造过程中,对其覆盖件的模具进行测量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本文针对传统数据库中海量业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在ETL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数据仓库项目中ETL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了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以及数据清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处理、遥感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遥感信息处理的全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但是,仍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日益丰富的遥感信息(光谱的、空间结构的)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处理。遥感信息的处理,特别是遥感数字图像的处理、遥感图像的判读,已成为遥感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保证遥感图像判读的正确性,保证工作质量,这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规模的日益复杂化,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逐渐成为当前理论界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而当前限制计算机实际广泛应用的因素已经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