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被学者定义为企业为促进积极的社会变革而进行的一系列自主活动,这些活动超出了公司的直接利益或遵守法律。它实现对社会、自然、客户和组织成员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慈善、关爱和关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是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社区、环境)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股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过程中体现的成效,现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少企业已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以及有责任的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现有理论和实践已证实,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积极态度和行为会产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存在关联,但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企业内部或外部单一社会责任后效结果的探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晰。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学者们常常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用道德方式回馈社会,通过服务社会获取相应的财富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因此,从道德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也将会成为新的理论研究方向。员工的创新行为是一种对企业现状的迭代或延续,是对企业现实存在事物的一种积极响应行为。在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行为作为一种“敬业”的职业道德行为,正被社会所倡导。本研究以道德判断视角,从企业员工感知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出发,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有关理论知识,探讨企业社会责任(CSR)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关系,并探究企业社会责任(CSR)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从而构建一个中国组织道德情境下,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组织道德情境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表明组织对内外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反映组织道德情境,形成组织道德规范。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感知,是对组织道德规范的情感和认知做出反应的过程,感知引起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两个层面的波动,进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发生。为此,本研究基于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采用个别访谈、情境实验、场地调研等方法。试图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创新行为的作用关系,以及道德情绪、价值观认同、道德领导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二是探讨情感层面的道德情绪和道德认知层面的价值观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影响创新行为过程的中介作用。三是道德领导在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述研究获得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绩效和外部社会责任绩效均正向作用于员工的创新行为。第二,企业内部(ICSR)-外部(ECSR)社会责任绩效对创新行为具有交互影响;相比于低内部社会责任绩效,当内部社会责任绩效高时,企业外部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履行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比仅履行内部或外部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意愿的作用更强。第三,道德情绪和价值观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员工道德情绪,进而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同样,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CSR绩效高)一般意义上可以提升组织成员对其价值观的认同,进而促使内部成员创新行为的发生。相比内部社会责任,道德情绪和价值观认同在外部社会责任与创新行为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更强。第四,道德领导调节道德情绪和价值观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且道德领导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绩效通过道德情绪和价值观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即道德领导作用突出时,道德情绪和价值观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更强,反之越弱。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将内外部社会责任既看作整体,又分别对待,揭示了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绩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内-外部社会责任的交互作用,比较了同时履行内外社会责任绩效与单独履行内部或外部社会责任绩效对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有助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微观层面个体行为的作用机制。二是从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新视角,同时选取情感层面的道德情绪和认知层面的价值观认同作为并列的中介变量来解释其中介效应及过程,比较了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绩效通过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比较了社会责任绩效在情感和认知两个层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作用机理的理解与认识。三是从道德领导的组织身份代表和员工身份代表两个不同的角色,印证了道德领导(EL)在企业社会责任(CSR)绩效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调节作用效应,为道德环境组织行为领域的领导作用研究丰富了内涵与方向。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为了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早日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国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由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进行对口帮扶,在国家财政大量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口帮扶的实质
目前,沉淀和过滤是对水处理材料进行固液分离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大部分用于水处理的物质如:活性污泥、混凝剂、活性炭等,其的沉降性能不佳,因此沉淀分离的效率往往较低;而对于过滤而言,滤料的使用和反冲洗过程所需的额外能耗都会增加水处理过程的成本。为实现更高效且经济的固液分离,新型的固液分离模式需要被研究和开发。在此研究中,水处理剂自上浮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在将空心玻璃微珠(HGM)作为水处理剂的载体,经过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动员作为地方治理的政策工具和治理形式,被赋予新时代活力,在地方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治理意义,尤其是在公众参与下的共识走向下,从“对社会动员”转向“由社会动员”成为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的路径方向。本文聚焦于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的路径研究,通过关注社会动员中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共识逻辑关系,在识别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特
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公司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违规的议题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和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对其它国家的研究所见甚少。实际上,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及其监管处罚的经济后果这一议题在不同情境下的探讨,对推动研究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转型国家,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环境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都预示着独立探索中国情境的研究是一种现实
变压器油中溶解故障特征气体成分及含量是反映电力变压器故障及老化状态的重要特征量,光声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是实现该特征量分析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气体光声光谱检测法气体需求量大、采用电麦克风检测气体光声信号易受到现场强电磁环境的干扰等,严重制约了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的良好应用。论文开展了基于全光解调的变压器故障特征气体双谐振及多光程光声光谱检测方法研究:基于光声信号产生机理,分析了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因素,设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频域插值校正算法,因具有高效快速计算方式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且易于硬件实现,在诸如电能质量分析、谐波电能计量和电网实时同步监测等大量电力信号参数估计应用中备受青睐。然而,面对工程实践中更为广泛应用的单频及多频实正弦信号,在短时窗口下直接采用基于复解析信号频谱模型的插值方法因频谱泄漏
2020年,新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已成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及其对周边密集建筑的影响也日益重要。基坑开挖引起坑底和四周土体卸荷,导致周围土体所受的大主应力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沿破坏面的土体表现出明显的强度各向异性特性,此时土体受力状态与通常认为的
外卖平台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手机界面连接了消费者、骑手、商家等多元主体,它使得参与其中的各方都可从中获益,并在创造巨额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多元主体交互程度的加强,平台产生的网络效应日益显著,这使得多元参与主体中任何一方的不可持续运作行为,都将导致其他各方主体的利益受损,最终影响平台的可持续运作。基于此,本文以外卖平台为中心,从外卖平台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出发,按
高压直流断路器断口环氧树脂(Epoxy Resin,以下简称EP)绝缘介质的沿面耐电性能与机械强度是保障设备可靠开断的关键因素。然而,受制于有限的热传导性能,断口EP绝缘介质在断路器操动过程中极易在开断电弧热流作用下产生热损伤,相关现象的理论机制与防御方法目前仍面临科学难题,严重制约高电压等级直流断路器的装备制造与应用发展。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开展了EP绝缘介质电弧热损伤机制与耐电弧性能提升方法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一种以缓释信用风险为目的的信用衍生产品。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交易,能够使原本比较抽象而又影响力、破坏性极大的信用风险可以像普通资产一样在市场上进行定价和流转,其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宏观上,信用违约互换可剥离基础资产与其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防范因基础资产价格波动而牵一发动全身,引发蝴蝶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