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硅氧烷橡胶极性小,柔软性好,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氧化降解性;聚丙烯酸酯橡胶与极性聚合物相互作用力强,广泛地用作热塑性树脂及其合金的抗冲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将聚硅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硅氧烷橡胶极性小,柔软性好,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氧化降解性;聚丙烯酸酯橡胶与极性聚合物相互作用力强,广泛地用作热塑性树脂及其合金的抗冲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将聚硅氧烷和聚丙烯酸酯两类极性相差很大的聚合物结合起来,可得到兼具两者的优势,赋予热塑性树脂及其合金更好低温抗冲作用的抗冲改性剂。乳液聚合可制备两者共聚物,但现有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胶粒子粒径大多在200 nm以下,将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粒子粒径增大到300 nm以上,并具有核壳结构,在用作热塑性树脂如聚碳酸酯(PC)的抗冲改性时作用更大,因此开发大粒径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硅烷单体制备聚硅氧烷核乳液,接枝上丙烯酸丁酯(BA)后,使用聚丙烯酸酯类附聚剂对其进行附聚,最后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MMA/St)的接枝,得到平均粒径可达400nm、固含量为32.2%的大粒径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弹性体乳液。通过破乳、熟化、抽滤、洗涤、烘干、粉碎后得到白色颗粒物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弹性体(PSiO-BA-MMA/St)。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测试乳液聚合各阶段的固含量,得出了乳液各阶段中单体转化率-时间曲线,并确定了聚硅氧烷核乳液、BA接枝、MMA/St接枝反应的最优时间;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不同聚合温度对乳液粒径和乳液最终状态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和聚合温度。将得到的大粒径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弹性体应用于PC的增韧,结果表明,随着弹性体使用量的增加,PC材料在低温下的缺口抗冲击强度不断提升,当用量达到9.0 wt%时,PC材料在低温下的缺口抗冲击强度达到69.6kJ/m2与常温下的数值77.1kJ/m2十分接近。通过与粒径为200nm的弹性体增韧剂进行对比,本大粒径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弹性体对PC的低温增韧效果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正>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平安建设"一直是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从发表的对地观测科学研究论文和专利文献入手,利用美国Thomson公司开发的Thomson数据分析工具(Thomson Data Analysis-TDA),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科研文献和专利文献变化情况,从
目的:本文通过与单纯针刺鼻三针治疗肺气虚寒证过敏性鼻炎的比较,来观察扶阳罐配合针刺鼻三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分析疗效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在符合各项标准的基础上,将60例肺气虚寒证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鼻三针组、扶阳罐+针刺鼻三针组,每组各30例。针刺鼻三针组采用常规消毒后,针刺迎香穴,印堂穴,鼻通穴,每次留针30min,工作日每天一次,每周做5次。扶阳罐+针刺鼻三针组采用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
交通仿真技术特别是TransCAD的OD(Origin-Destination)反推技术和VISSIM的动态仿真技术,是进行交通规划和交通影响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正>培训中,青年竹笛演奏家王俊侃老师介绍了笛子的历史、分类、发展等。我这才知道,原来,目前出土的笛子中,最早的距今已有八千多年。我们的先人在飞禽的骨头上钻孔,制作了
依据软件开发的流程,从需求分析出发,设计并实现了知质网的前台和后台。采用MVC设计模式,Core.seek全文检索、页面静态化等技术,实现了知质网的相关功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网站能
<正> 美国专利最近介绍了一种改进型指甲钳。这种指甲钳的上、下手柄上各具有一个套环。使用时,套环将手指套住,令使用者感到灵活自如、安全便利。 图1所示为改进型指甲钳。
Bi0.5Na0.5TiO3(简称BNT)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纯的BNT陶瓷矫顽场强大、不易极化、且难以烧结,因此要想其在工
罗兰·巴特认为,摄影是非常疯狂的,其疯狂主要体现在摄影的真实性(即强大的复制属性);但是摄影又是可以被驯化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摄影成为艺术。如何介定摄影艺术有很多人作过讨论,但是要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也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基于生物学进化论的文化演化理论——模因论(Memetics)——已经在人文学科中火热地铺展开来,并且有着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模因论的核心观点在于认为文化领域中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