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允许农地抵押、住房抵押的现象。这赋予了农民完整物权,解决了部分农民有信贷需求却抵押不足的矛盾。从长期来看,以农民“两权”抵押对于化解我国农村抵押品缺乏、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的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另外,此项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有效物权担保,规模种植户等经营主体融资难题进一步凸显。在人行莱芜市中心支行的引导下,莱芜市农村信用联社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从2009年7月份开始,试点开办了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破解了规模种植户等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伴随着《莱芜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办法》(试行)的相继出台,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象开始出现,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对于农户抵押贷款制度运行的难点以及风险分析,探究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办农村抵押贷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等关系方的角度出发,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争取在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对山东省莱芜市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揭示该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行为深入分析,找出其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影响因子,总结一笔借款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助于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为农户和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借贷环境和借贷条件,保证借贷顺利进行。同时,在充分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基础上,系统、完整地提出构建莱芜市农户小额贷款制度的建设模式。以便为农户的生产发展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外部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