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内容涉及阿尔都塞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但总体上显得较为分散。本文尝试在他千头万绪的理论中找出基本的线索,提出阿尔都塞的哲学是一种致力于理论干预政治实践的努力。在他那里,无论是“认识论断裂”还是“征候式阅读”,无论是“理论的反人道主义”还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是以政治实践为“纲”被组织起来的。阿尔都塞的理论中包含着三个主要的政治目的:一是要唤醒那些受到意识形态观念体系塑造的、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人们,让他们对自己被蒙蔽的状态以及政治处境主动自觉,然后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现状;二是要努力探索和构建科学理论,以此作为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的武器;三是将科学理论与现有意识形态体系相结合,利用意识形态现有机构对群众进行另一种革命的塑造,促使无产阶级增强阶级意识,壮大革命力量,加速资产阶级统治的终结。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阿尔都塞在历史观上的根本变革。阿尔都塞用异质的、断裂的历史观代替同质的、连续的历史观,在他那里,历史是社会结构中矛盾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历史规律在现实中表现为由复杂矛盾的相互作用呈现的历史趋势。历史发展的方向在矛盾的多元决定中逐渐开辟道路,偶然性成为历史规律实现的方式。这样,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被释放出来,从而为超越既定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界限,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政治实践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第二章把政治实践中的认识活动作为中心议题,对认识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介入以及主体从认识领域到政治领域的转型进行探讨。认识论是阿尔都塞探讨政治实践的前提,因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是经过长期培养和塑造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源于认识过程。所以,只有搞清楚主体如何在看似单纯的认识活动中被纳入到复杂的政治意识形态体系中,才能理解阶级统治得以“正常”运行的认识论基础,也才能从认识活动一开始就保持对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介入作用的警惕,从而摆脱在无意识状态下从事政治实践的命运。  第三章集中探讨了意识形态体系的理论根源问题,通过哲学反思和阶级分析,力图找到意识形态观念体系背后的理论依据和哲学支撑。在详细分析哲学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不同的哲学理论的背后存在阶级矛盾和冲突,意识形态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分歧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意识形态通过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寻找依据,使自己在政治实践中变成被普遍接受的“真理性”观念体系,它在理论上是封闭的,但在政治上是灵活的。意识形态在政治需要的理论诉求中抢占了理论上的统治地位,并成为资产阶级实现观念统治的工具。通过这种方式,意识形态也在理论上获得了真理性的外衣,在政治上获得了合法性的外观。  第四章是科学理论对政治实践的现实干预,这是阿尔都塞政治实践理论的落脚点。针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理论的提问方式和组织方式,建立科学的理论,并将其作为与意识形态对抗的理论武器。在具体方法上,阿尔都塞用“征候式阅读”暗示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即寻找在意识形态问题结构之外的科学理论出现的征候。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进一步提出科学理论通过与意识形态体系相结合实现对政治主体进行革命塑造的观点。在这里,科学理论的实践干预表现为改变哲学内部不同要素的力量对比,表现为对群众的思想塑造,并通过群众运动转变为改造历史的政治行动。
其他文献
《逻辑哲学论》对世界和语言的独特理解是揭示超越世界和伦理事项的重要理论前提。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世界的逻辑图像,语言与世界的边界是同一的,语言的界
朱××,男,77岁,住院号244897。因脐周阵发性隐痛,水样腹泻,进食梗阻感加重伴腹胀、少尿2周,以腹水原因待查于1982年5月5日入院。1954年、1971年和1977年曾有类似发作,腹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哲学里有着最高层次的意义。对于“道”许多人认为属于道家的专利,其实不然,先秦诸子对“道”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它作为反映事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