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在中国建筑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独特的建筑技术、文化意蕴,代表了东方建筑体系的灿烂成就,是一笔珍贵的遗产。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特征的发展演变,表现在建筑材料、平面结构、立面构成、木构架及屋面装饰等方面:建筑材料方面,以土、木为最早且一直为主,兼用陶砖瓦石以及金属等;平面组织方面,单体建筑柱网结构经历了由门柱发展到中心柱、再到中心柱与承重柱并立,最后形成纵横对称的“间”、“架”单位。群体建筑院落从单体复杂建筑中分离而来,经历了室廊结合、室廊庭结合、室廊庭庑结合、室廊庭庑塾结合的“回”字形院落、“日”字形四合院等几个发展阶段。立面构成方面,分为基础部分、屋身部分、屋顶部分。基础部分经历了不加工、少加工、多层铺垫、地面夯筑、高台夯筑几个阶段;屋身部分经历了穴壁、木骨泥墙、夯土墙、版筑墙几个阶段,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日渐分离;屋顶部分的斗拱可能源于商代、至周代已经成为重要的承托屋架的构件,屋顶则经历了屋盖、人字形屋檐、多样式屋顶等几个阶段,商代已经出现四阿重屋。木构架方面,根据一些典型遗迹分析柱、椽、檩、梁等木构架部件的产生于相互联系。裴李岗时期产生了椽与柱,柱由椽演化而来,仰韶时期产生了檩和梁,抬梁式构架由此发源。梁柱之间联系方式从绑扎逐渐发展为绑扎与榫卯技术结合。屋面装饰方面,仰韶时期就开始在建筑上进行装饰,夏代已然木构件上施以彩绘,周代建筑对色彩的施用有了等级分化。至迟到周代,中国古代土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在黄河流域已经基本完备。技术的连续发展对土木结构建筑特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木作工具和土作工具是采伐和加工土材与木材的保证,防潮、防火等实用及礼仪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在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影响建筑特征的形成,柔韧的木梁柱结构又造就了独特的外观形象,制陶技术等其他技术也间接地对建筑发展产生作用。另外,自然环境为建筑选材提供便利的条件,气候变化对建筑平面、立面布局有重要影响。生产力发展、战争、等级制度等历史因素和“天人合一”、人本位等思想因素也对建筑特征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正>有限合伙源于11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的海上贸易合伙康孟达组织,发达于美国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土壤。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普通合伙人与一个或多个有限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的合
信用评价的标准化是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的标准化是信用评价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构建基于“5C”的企业信用标准化评价体系是对信用标准化的有
在19世纪浪漫主义初期德国歌剧艺术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一直形不成自己本民族歌剧特色,意大利式歌剧的冲击让德国歌剧艺术风格摇摆不定,虽然在18世纪末期德国歌剧出现
“粮食安全”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提出之后经过发展变化,现在已发展到“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层次概念。我国学者也结合我国粮食保障情况,对粮食安全
从成兆才著名的评剧版本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的改编版本,再到2007年的电视剧,《杨三姐告状》的传播经历了三个文化时期,所带来的有关文化、艺术、道德之间的关系
“创新”是中国纺织服装业最关注的热点,前不久,由中国织织工业协会组织举办的“春季纺织服装业大联展”又勾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创新图谱,彰显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创新的思维,突
春江花月夜为初唐诗人张若虚之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流传至今,该诗已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数种语言。本文以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翻译美学根植于中国本土,有鲜明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护理干预方法。结果通过制定的护理干预方法,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ButThat用法探讨张鑫友笔者在拙著《That&#183;That&#183;That-That用法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89)中曾对butthat的某些用法作了一些介绍。近年来,笔者继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现就个人收集到的有关内容对butthat的用法作一深入
随着FLAER高灵敏度流式细胞仪诊断技术和补体C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许多学者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人源型抗C5单克隆抗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