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能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供不应求到政策放宽鼓励生产,由政策鼓励煤炭生产演变为无计划生产,无计划生产导致了煤炭产量过剩,再到重新出台限制生产政策,然后再次导致煤炭供不应求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下缺乏科学合理监测和预测动力煤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导致动力煤产需失衡的主要原因,由于无法正确把握动力煤产需平衡的状态最终导致了煤炭产业政策的误导。受各方面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我国分析动力煤产需平衡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对动力煤产需平衡进行科学、客观地衡量,有效避免动力煤市场趋势异常波动,从而保障中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从煤炭企业的角度来说,构建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可以使动力煤市场相关企业实现对动力煤市场的监测,把握动力煤产需异动幅度,对动力煤市场异常波动的趋势和原因做出快速的反应。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构建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实现对动力煤产需状态监测有利于相关政府部门把握动力煤市场状况,以便政府部门更好地对动力煤市场进行调控,从而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本论文基于统计指数编制理论以及指数因素分析法提出了构建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的概念。在提出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动力煤产需平衡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动力煤短期和中短期的产需平衡指标体系,并设计了我国动力煤短期和中短期的产需平衡指数体系,最后分析了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合成指数与我国煤炭价格指数的关联性,并运用ARIMA模型对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合成指数进行了预测。通过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合成指数的预测值,可以在短期内指导动力煤市场相关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也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我国煤炭及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对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抵御能源危机、实现动力煤资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章节的安排上,本文全篇共分六个部分,各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从动力煤市场运行状况入手,分析动力煤市场价格波动的本质问题,即动力煤市场缺乏动力煤产需平衡监测和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阐释构建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本论文的内容结构进行概述,从总体上简要介绍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及其概述。指数编制理论以及发展,其中包括指标选择原则、指标体系的构成、基准循环与基准日期的确定、指标的筛选和分类等。其次,概述扩散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包括扩散指数的概念、计算步骤和分析方法。第三,概述合成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包括合成指数的概念、计算步骤和分析方法。最后,概述指数综合评分的计算与分析,包括指数综合评分的概念、计算步骤和分析方法,以上指数指标的筛选分析以及计算方法为后续的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构建相关研究作铺垫。第3章:我国动力煤市场影响因素分析。细致探讨了我国动力煤市场的影响因素,从生产、运输、消费以及宏观经济角度对动力煤产需平衡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构建我国动力煤短期和中短期的产需平衡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第4章:我国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数研究。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标体系的构建、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价格指数的关联性分析。在短期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首先选取短期指标和对应的数据,然后确定短期指标的基准循环和基准日期,为进行指标筛选分类提供参照依据。在指标筛选分类上,利用时差相关法、k-l信息量法、聚类分析法以及峰谷对应法确定短期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在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的构建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和预警指数。最后,将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合成指数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和中国煤炭价格指数进行了关联性分析,以论证指数构建的合理性。第5章:我国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研究。我国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的研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与短期相同。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及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标体系的构建、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的构建以及运用arima模型对中短期合成指数进行短期预测,通过预测,为煤炭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第6章:研究的结论和展望。简述本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本研究的创新点。并结合前人研究说明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有以下几个主要创新点:(1)分析了动力煤产需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动力煤产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了由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组成的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体系,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已有的行业价格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3)构建了引入宏观影响因素的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进行了预测。总之,本研究建立的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可以客观反映我国动力煤市场的运行状况,实现动力煤市场供需关系的短期预测,同时将对动力煤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的相关行业的市场化运行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我国中长期煤炭及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对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抵御能源危机、实现动力煤资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