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挫裂伤患者出现脑心综合征时心脏损害表现具有多样性,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假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心搏骤停等一系列心脏损害并发症。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相继做了相应的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病理组织学等异常改变研究。本实验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病房2009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通过受伤后的头部CT扫描进行诊断)为研究对象,排除近1周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心脏直流电复律,胸部严重创伤,开胸(心)手术,心肌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肌肉性疾病的患者。40例脑挫裂伤患者按GCS评分进行分组,A组:3-4分8例,B组:5-6分8例,C组:7-8分8例,D组:9-12分8例,E组:13-15分8例,分别于受伤后3h、6h、12h、24h、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抽取患者的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定量检查。同时另取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F组)。对患者抽血进行H—FABP检测的同时进行GCS评分判断,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实验组患者进行3月的随访观察,判断预后的情况;结果:(1)14天内不同实验研究组的H-FABP平均浓度分别为:A组:31.6±3.4ng/1;B组:26.5±4.1ng/1;C组:20.4±3.7ng/1;D组:12.8±4.3ng/1;E组:4.5±4.2ng/1;正常对照组(F组)H—FABP平均浓度为:1.2±0.4ng/1。实验组H—FAB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情越严重(GCS评分越低),患者的H—FABP平均浓度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性。(2)3小时时检测到患者H—FABP平均浓度为:9.2±2.4ng/1;6小时为:16.3±1.8ng/1;12小时为:23.6±4.5ng/1;24小时为:32.6±4.8ng/1;3天时为:25.8±3.4ng/1;5天时为:13.6±2.7ng/1;7天时为:8.3±3.1ng/l;14天时为:4.2±2.6ng/l;所有各时间点检测浓度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正常人(P<0.01)。(3)在伤后24小时内A-E组患者H—FABP浓度均明显增高,24小时达最高值,以A组增高最明显,GCS评分越低,H—FABP增高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机体出现心脏损害越明显;同时24小时后H—FABP浓度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E组下降最快,7天时基本达正常水平,A组下降最缓慢,持续增高的时间最长;同时病情越严重(GCS评分越低),H—FABP增高的时间越长,持续出现心脏损害的时间越长;(4)分别对不同的实验组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及t检验,P值均小于0.05;同时GCS评分相差越大,t值越高,P值越小。进一步说明病情越重,H—FABP增高程度越高,持续增高时间越长(P<0.05);(5)运用GOS进行预后判断,发现A组整体预后效果最差,E组预后最好;结论:(1)脑挫裂伤患者血浆H—FABP明显增高;(2)H—FABP可作为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间接生化指标;病情越严重(GCS评分越低),H—FABP(?)曾高越明显,持续增高时间越长;(3)H—FABP的血清浓度对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有提示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