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女子教育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材等方面都自成体系,有别于男子教育。正统女教(儒家女子教育)的主要观念和内容在汉代基本确立。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表现出多元化面貌。在教育的内容上,随着唐中后期礼教的回归和儒学的复兴,伦理道德教育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女子受到较好的文学教育是唐宋时期的一大特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女子艺术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思想领域的多元化,士人家庭的妇女信仰宗教较为普遍,受到宗教的教育;女教读物和教科书的变化反映宋代女子教育溶于家族教育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女教特点,反映了唐宋社会时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唐宋儒学变迁过程中,宋儒对传统女教观念中女子角色的定位进行了重新的阐发,重视“妇德”,将女子纳入“家国天下”的新的高度,对后世女教和妇女角色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结构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女子教育”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追溯唐宋以前的女子教育概况。汉代女子教育在教育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奠定了后世女教的基本模式,为便于后文论述唐宋时期的道德伦理教育和唐宋儒学关照下的女子教育观念,对汉代以及先秦女教相关问题着墨较多;第三部分:唐宋时期女子教育概况。将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置于唐宋社会文化背景下,从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形式、女教读物和教科书三个方面粗略凸显唐宋女子教育的概况,并力图发掘唐宋女教中一些与唐宋社会文化变迁相互影响的因素。第四部分:唐宋儒学关照下的女子教育观。正统女子教育的女教观念主要存于儒家思想之中,唐宋时期是儒学复兴和理学形成发展的时期,是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冲突、融合和更新的过程,通过分析几位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女教观念,展现儒家女教观念在儒学更新过程中的变化状态。第五部分:个案研究。包括唐代的《女论语》和宋氏姐妹、宋代的李清照,二者是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都具有“卓而不群”的女性形象,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教育因素,同时也反映他们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第六部分:结语。概括总结唐宋女教的基本特点以及与唐宋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和儒家女教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对唐宋女子教育在整个女教历史上的定位作出评断。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更加国际化,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知识和能力的发挥。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竞争的第一资源,成为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对西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效果有助于推进此事业的持久发展。调查发现,云南省2014年
为探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重组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株rLaSota二联活疫苗的可行性和长片段外源基因的插入对病毒拯救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公开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
以"高尿酸血症"和"治疗"为关键词,选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条件下在CNKI上检索,并找出其中包含中药治疗(包括单味药及自拟方剂)的文献进行药物统计。对所用药物、药物
目的: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地开发和利用紫癜的古籍文献资源,本研究以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预后为主线,通过数据库及数据统计等有关技术将有关紫癜的古代文献数据化,可以从多
目的 观察应用中医“杂合以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其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小儿外感高热急诊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小
本文从内容、进程和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基本关系,认为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种基于时代“特质”(如信息化)和国情“特质”(如中国的人口资源)的
探讨了利用速生杨木单板层积材及科技木生产实木门的可行性,介绍了杨木单板实木门的制造工艺。速生杨木单板层积材压缩率、硬度、抗弯强度、尺寸稳定性等指标均远高于普通板
近年来,涂布机的生产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新建了很多涂布纸厂,有些造纸厂亦建立了涂布纸车间或在现有的造纸机上增添涂布装置,以改善涂布印刷纸的外观质量及印刷性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