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发展迅速,尽管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信息技术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以及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但是对信息技术和组织决策权配置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组织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对传统的组织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基于ICT的组织决策权配置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信息技术和组织决策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试图全面系统地分析ICT对组织决策权配置的影响。论文以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分权化思路。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决策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传统决策理论中的期望效用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由于学科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理论背景、研究和认识方法论的限制,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组织决策权配置问题。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共享问题在决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将ICT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引入传统决策理论分析中,建立了包括经济学、组织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哲学、政治学和信息管理等学科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对ICT中的“C”进行了重新解释,指出信息的计算(Computing)、沟通(Communication)和协调 (Coordination)能力,促进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学习、沟通、共享和协调。本研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的沟通和共享机制,对组织决策的集权和分权产生的根本性的影响。ICT所引发的管理的变革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变革,而且包括公共管理的创新。虽然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组织决策的集权和分权,例如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位置、个人动力、组织中权力的事先分配、政府规制、民族文化、组织的传统以及个人的特性等等,但本文重点分析了三个重要因素,即决策信息、组织信任和自我激励。根据组织决策信息流程,提出了决策集权和分权的三阶段模型。研究发现,组织决策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独立的分权式决策、集权式决策和互联互通的分权式决策三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与信息的沟通成本和知识共享联系紧密。当决策者能够从世界各地任何地方获得远程信息并能实现信息共享时,无论企业组织或者政府组织,分权式的决策模式是一个趋势。 <WP=4>在传统的组织理论中,决策权完全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由于完全掌握重要的信息和知识,组织的高层决策者拥有最终决策权,基层的决策者要么接受授权;要么按照指令行事,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因此在传统的决策理论中,不存在完全的分权,只存在自上而下的授权。组织决策权的合理配置主要的依据是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权衡,是一种静态的配置;而在ICT环境下,决策权配置的核心是知识在组织中的位置。由于信息运算能力、沟通能力和远程协调能力的提高,使基层的知识型员工(专家)成为决策权的拥有者。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集权、分权和授权特点,提出了向上授权的概念,指出决策权配置的核心是信息和知识。所以决策的分权化出现了两个方向,向上授权和向下授权的融合,这在一些网络组织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基于ICT的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政府形态,它深刻地影响政府决策权的配置。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决策变革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经济状况以及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影响。对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电子政务将促使组织的分权,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电子政务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对处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阶段,特别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的国家,尽管电子政务的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分权化,但分权化的前提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组织在信息时代的决策权配置同样受到决策信息、组织信息和自我激励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权配置,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是互联互通的分权,需要向上分权和向下分权的结合。而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信息公开和共享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实现政府决策的优化。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又面临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本论文比较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指出电子政务对中国对改进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权配置、以及促进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从电子政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决策创新模式,探讨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的路径选择。论文最后以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为例,从经济体制因素、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政策和法律、公民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进程,从而优化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组织决策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