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筛查的35-75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吉林省心血管高危对象干预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4-2016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726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吸烟率下降5.2%、饮酒率下降7.1%、规律体育锻炼率增加38.7%、高盐饮食下降4.6%,超重率下降44.8%;心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心血管高危对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5.74 mm Hg、5.96 mm Hg、心率下降3.35(次/分)、总胆固醇(TC)下降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0.34 mmol/L、甘油三酯(TG)下降0.5 mmol/L;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戒烟率为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离异/分居、家庭年收入、糖尿病家族史是戒烟率的影响因素;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戒酒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口类型、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朝鲜族、非农业户口、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戒酒率的影响因素;4.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育锻炼转变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育锻炼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体育锻炼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文化程度其他、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脑梗塞家族史、有脑出血家族史是体育锻炼转变率的影响因素;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高盐饮食转变率为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高盐饮食转变率的影响因素;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重控制率为2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和恶心肿瘤疾病家族史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是体重控制率的影响因素;7.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为4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朝鲜族、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大专及以上、工人及技术、行政人员、商业服务、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脑梗塞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8.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率为5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高胆固醇血症疾病家族史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家庭年收入、有脑出血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是血脂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1.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戒烟、戒酒、规律体育锻炼、体重控制、限盐饮食、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比较显著;2.行为因素: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其中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和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3.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家庭年收入、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汽车的燃油消耗与汽车在开放道路上行驶时的气动特性密切相关,随着国内汽车总产量的增加以及高速道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降低汽车在道路上所受到的行驶阻力是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在新型汽车产品的开发流程中,汽车风洞试验是整个车型开发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风洞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量出车辆在六个方向的分力,但由于风洞结构的影响其测量结果与真实的环境道路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对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加剧,发动机的高效清洁燃烧以及整车的节能减排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混合动力汽车兼具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优点,能显著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避免里程焦虑等问题,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汽油/柴油双喷射的RCCI燃烧模式在热效率以及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由于其具有燃烧相位控制方便,对原发动机机械结构改动小等优点成为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
目的:脑卒中是造成全球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脑卒中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非常严重。影响脑卒中的因素,尤其是可改变的因素对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往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来说,参与的体力活动类型可能不同,而对于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体力活动情况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探讨的相对少。本研究中,先对脑卒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再分年龄组进一步探讨不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汽车性能在很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元锂离子电池凭借自身优良的特性在动力电池的实际运用中占有着非常大的比重。电池当前时刻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估算精度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电池使用性能的好坏,并且能够减少电池过充过放的行为发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循环次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无法直接获取,并且在一
目的:癌症将是21世纪世界上每个国家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和增加预期寿命的重要障碍,虽然每个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差异,但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饮食中的脂肪酸摄入量对于癌症的影响,表明脂肪酸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或诱导癌症的免疫抑制,而且多是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下的癌症风险情况,很少有研究控制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单纯从脂肪酸摄入量上探讨与癌症的关系。针对不同种类的脂肪酸能抑制
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而与之配套的停车设施发展则相对落后,现存停车场多为露天停车场,且停车泊位不足,很多汽车甚至只能停靠在路边。在炎热的夏季,这些露天停放的汽车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使得乘员舱内形成高温环境,严重影响了乘客的驾乘体验。本文研究不同因素对于乘员舱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汽车空调的通风功能对乘员舱进行预降温,以在乘客上车前降低乘员舱的温度,提高其热舒适性。本文首先对试验车辆进行了室外
2020年全国Ⅰ卷的解析几何试题以直线和椭圆为载体,讨论动直线过定点问题.第一问属于封闭性问题,考查椭圆的定义和向量的运算,第二问体现探究问题特征,在解题过程中涉及了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期刊
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山东省新泰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强力筹建“鲁中职业技术学院”。我院是经新泰市人民政府批准,新泰市教体局所属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期刊
针对精细化城市人口时空动态分析在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发展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精细时空流动特征分析与模拟方法。以腾讯位置大数据为基础,融合交通路网和POI数据,构建了城市内部30 min时间分辨率的人口时间流动强度指数和1 km空间分辨率的人口空间流动引力指数,用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量化分析城市人口的流动特征,并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建立了城市人群流动路径预测模型。基于成都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主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由于伦理道德问题,关于PCOS在人类中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目前多采用动物模型研究PCOS。动物模型有助于从病因学到治疗学全方位研究女性PCOS,虽然目前已开发了几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但均存在局限性,这可能由于所有动物模型均未表现出人类PCOS疾病的关键特征或除PCOS外还可能表现出与其他疾病相似的特征。因此,未来可通过非哺乳类动物模型进一步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