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榆林地区是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自1998年被国家批准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以来,开发速度和规模逐步提升,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经济的发展尚未摆脱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水资源损失、植被破坏、空气污染等,种种严重后果不仅伴随整个资源开发过程,而且在资源开发结束后仍将继续存在,甚至持续几十年或上百年,对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决定着陕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错误的发展思路将会直接导致榆林地区经济在短期内出现滑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等不良后果。本文以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陕北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现状及其成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全文共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是文章的引子。第二章: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了本研究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文章的铺垫。第三章:陕北农业污染与破坏的现状分析。阐述了陕北榆林这一具体区位的生态、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问题,是文章的研究载体。第四章:陕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详细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发展度指标值的计算,并且测定了资源与环境对农业的支持状况,定量评价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整个文章的核心之一。第五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本章针对前述问题,从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提出总体发展思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组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机制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解决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完善法规,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并具体提出了工业领域循环经济模式和农业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模式。本章统领后面的章节。第六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机制。详细论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意义、原则、内容和形式等,并针对榆林地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建议,力求从经济上对污染和破坏农业环境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本章也是整个文章的核心之一。第七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与对策。本章从技术及政策层面提出了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利用纯气体的等温吸附数据,研究了303K下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采用两种混合气体模型方程即扩展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模拟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结
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组学”科学,它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来分析细胞、组织和体液如
对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宿煤样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微粉煤的比磁化率.通过对粉磨并经过热处理的100目以下的微粉煤进行比磁化率测
在大颗粒煤燃烧或者气化过程中,气体穿过灰层的有效扩散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方面,灰层本质上是多孔介质,因此在研究有效扩散系数时,沿用气
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考虑过程的传质和传热,建立了气固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过程的操作特点.结果表明,由于气固错流接触的特点,气固反应
总结了当前煤中硫分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在煤转化(包括热解和气化等)过程中硫分变迁规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煤阶和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及操作条件对煤中硫分析出规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