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组学”科学,它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来分析细胞、组织和体液如血液或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通过研究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来辩识和解析被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状态。作为崭新的方法学,代谢组学已成为国际上疾病与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因此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来研究高血压病,对于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药物干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采用HPLC法和ICP-MS法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检测手段,以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和尿液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各类代谢产物的含量。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浆和尿液的代谢产物图谱,目视难以区分两者的差异。采用模式识别方法,能够成功区分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浆和尿液样本。说明通过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分析能够有效辨识高血压状态。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血压病,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非蛋白氮代谢产物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尿液中5种非蛋白氮代谢产物(尿素、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的含量。尿样经离心和稀释后,C18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20 mmol·L-1,pH6.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浓度在2~100mg·mL-1内,尿素浓度在100~1000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6%~105%,RSD为0.79~4.2%(n=6)。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尿液中非蛋白氮代谢产物的快速分析。2.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氨基酸建立了RP-HPLC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22种氨基酸的含量。以丹磺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血浆样品和尿样经沉淀蛋白处理后,C18柱分离,以醋酸钠-甲醇-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氨基酸浓度在2~400μ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2.0%~109%,RSD为0.98~7.3%(n=6)。该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好,适用于血浆和尿液中氨基酸的测定。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液中微量元素建立了ICP-MS法测定尿液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尿样经离心和稀释后进样分析。仪器测试条件为:射频功率1570 W;载气流速1.2 L·min-1;等离子体气流速14.9L·min-1;雾化室温度2℃。Al、V、Cr、Mn、Co、Ni、Cu、Zn、As、Se、Mo、Cd、Ba和Pb浓度在0.1~100μg·L-1内,Mg和Fe浓度在10~10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检出限为2~143 ng·L-1,仪器精密度为0.25%~3.7%(n=10),方法精密度为0.79%~4.9%(n=6)。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尿液中微量元素的高通量、快速分析。4.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别进行主成份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体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份分析可以将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和尿液样本明显区分开,分类判别准确率大于98%。高血压患者体内氨基酸代谢异常,这可能与其饮食结构或体内氨基酸失衡有关;而高血压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除了与饮食结构和遗传因素有关外,环境的影响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一、《中国期刊年鉴》创刊于2002年,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期刊协会主办、《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我国唯一一部大型期刊类纪年文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借助PROII软件,研究了合成甲醇体系中纯组分H2和CO等的密度值以及甲醇和甲醇-CO-H2混合物的容积值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甲
在古代中国很早就出现以猿猴为图腾的氏族,猴生肖的出现和古籍上记载的猿猴神话传说故事,都表明猿猴现象在中国原始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从佛经中的猿猴本生故事到敦煌石窟的猴
格雷码盘式风向传感器部分编码和传输通道出现故障时,仍然有风向输出,造成风向记录混乱,且不易被发现。而利用这些异常的风向观测数据,大致倒查到风向传感器及传输通道的某些
在大白菜新品种培育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生产杂交一代的理想亲本系。柯桂兰,赵利民等1997年从国外引进新型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C97-1,以其作为不育源,与不同类型大
介绍了几种对硬煤和褐煤进行微生物改性的方法、测试手段、改性效果和改性效果好的菌种,以及当前比较先进的菌种分离技术.通过微生物法对硬煤和褐煤进行改性,煤的溶解性有了
利用纯气体的等温吸附数据,研究了303K下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采用两种混合气体模型方程即扩展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模拟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