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革命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当中。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人际交流在网络使用率排名前十的应用中占有五项,网络交流成为网络应用中一个非常大的组成部分。而在网络交流中出现的各种网络文化和语言,也冲击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鲜。研究中文网络流行语英译,对于对外宣传我国文化、帮助外国人理解中国网络文学、提高翻译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大背景下,以莱斯文本类型学理论为思想指导,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三类:信息型网络流行语、表情型网络流行语和信息表情混合型网络流行语。由于本文研究的网络流行语主要体现的功能是信息型功能和表情型功能,所以以上分类中并未出现操作型网络流行语。接下来,作者根据每个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又将该分类进一步细化,把网络流行语分为了六类: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非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象形谐音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语体句式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创新词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和信息表情并重型网络流行语。本研究使用归纳演绎法,通过对已有网络流行语译本进行分析,归纳出每一类文本倾向于使用丁衡祁教授提出的A-B-C翻译模式中的哪一种翻译方法,并对结论加以演绎,为暂时没有译文的流行语提出参考译文。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翻译方法不同。对于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A(模仿)”和“C(创新)”的翻译方法;非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通常采用“B(借用)”的方法;象形谐音型网络流行语倾向于使用“B(借用)”的方法进行翻译;语体句式型网络流行语常用“A(模仿)”和“C(创新)”的翻译方法;创新词型网络流行语倾向于使用“B(借用)”和“C(创新)”来翻译;信息表情并重型网络流行语也常用“B(借用)”和“C(创新)”的翻译方法。该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将莱斯文本类型理论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分出了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非中国特有型信息型网络流行语、象形谐音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语体句式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创新词型表情型网络流行语和信息表情并重型网络流行语这六类网络流行语。作者发现,分类越细致,翻译方法的适用性越高。所以,细化分类的方法对于我们翻译应用型文本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