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并评估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包括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构建乳腺癌术后早期淋巴水肿列线图模型,并探究其临床运用前景。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验证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确诊乳腺癌且行腋窝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周径测量法诊断淋巴水肿,应用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计算每例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分值,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构建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列线图模型。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确诊乳腺癌且行腋窝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治疗资料、行为资料。采用周径测量法将患者分为淋巴水肿组和非淋巴水肿组,单因素分析淋巴水肿组和非淋巴水肿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进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构建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列线图模型。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校准度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21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9岁,其中有74例患者发生淋巴水肿,未发生淋巴水肿有147例患者。第一部分:Logistic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P<0.001,95% CI:0.717~0.842)。Additive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P<0.001,95% CI:0.745~0.864)。第二部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腋窝淋巴结清扫水平、化疗、放疗、并发症、功能锻炼、淋巴水肿风险预防行为(“避免剧烈运动”、“不提重物”)与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相关的8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列线图模型共包含5个预测因素,分别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水平、放疗、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不提重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P<0.001,95%CI:0.748-0.883),拟合优度检验(x2=3.499,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国内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进行验证性研究,并进一步构建了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列线图模型。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筛查淋巴水肿高危人群。通过本研究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共包含5个预测因素,分别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水平、放疗、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不提重物”。相较于乳腺癌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包含的变量少,且能够做到个体化准确地预测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的概率。因此,建议临床医务人员结合不同预测工具的特点帮助患者更有效地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