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皮病是梨、苹果在低温贮藏的中后期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理病害之一。这种生理病害不仅影响果实的食用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降低其商品价值,而且使果实抗病性降低,易感染病菌而腐烂,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虎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用于虎皮病的商业控制措施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二苯胺和乙氧喹,它们的安全性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此,虎皮病的发生机制和高效的非化学防治措施包括虎皮病的预测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α-法尼烯是诱导虎皮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果皮中α-法尼烯的生物合成是通过类异戊二烯途径中的甲羟戊酸途径,在此途径中调控α-法尼烯合成的酶主要包括HMGR、FPPS、α-法尼烯合成酶。其中α-法尼烯合成酶是调控法尼烯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FPP转变为α-法尼烯。近年来,通过α-法尼烯合成酶来研究虎皮病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实验应采用改良的CTAB-LiCl法从鸭梨中提取RNA,根据GenBank注册的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鸭梨果皮中得到了1824bp鸭梨PFS基因,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HPLC法检测了鸭梨果皮中α-法尼烯的释放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改良的CTAB-LiCl法从鸭梨中提取了高质量的RNA,经过RT-PCR扩增得到了1824bp鸭梨PFS基因(GenBank注册号DQ364626)。2序列比较发现该序列与其它品种苹果和梨的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同源性较高,与其它作物如黄瓜、松、杉植物等同源性较低。3 1-MCP抑制而DPA推迟了鸭梨果实PFS基因的表达与α-法尼烯的积累。在低温贮藏至第6周,对照果实中PFS基因表达量以及α-法尼烯的积累量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在低温贮藏前十周,几乎检测不到1-MCP处理的样品中PFS基因表达量以及α-法尼烯的积累量;而DPA处理的鸭梨果皮中PFS基因表达及法尼烯含量在第10周仍呈上升趋势。4 PFS基因在鸭梨果皮中的表达量最大,叶中的次之,茎、花、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少。5 PFS基因的表达与α-法尼烯的积累具有高度的协同性。6 2.0g.L-1的DPA与1.0μL.L-11-MCP处理的鸭梨虎皮病0℃贮藏6个月后出库,在室温保存一个周后几乎不发病,而其他浓度处理的鸭梨果实发病均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