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犹太作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罗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颇具影响。罗斯的作品还为其赢得了很多奖项,也因此而引起了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出版于1986年的《反生活》为罗斯赢得了两项大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美国犹太书籍委员会颁发的美国国家犹太小说奖。《反生活》这部小说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一部元小说,体现了元小说的特点。在小说中,罗斯通过运用不同的元小说策略来展示其元小说的特点。鉴于这部小说的元小说特点和对其元小说研究不是很多,本篇论文借助元小说的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论文侧重分析小说中罗斯所运用的元小说策略。
第一部分是引言。在此部分,论文简要介绍罗斯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反生活》这部作品的故事梗概。
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这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评论家及学者对《反生活》这部作品所做的研究和分析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是理论介绍。这部分对元小说的背景、定义及特点做了概括介绍。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此部分分为六个小部分,详细分析了罗斯在这部小说中所应用的元小说策略。第一节分析了小说中的拼贴,主要是对不同文体、字体、段落排列方式及色情细节的拼贴的分析。这些拼贴体现了后现代人生活和思想的碎片性及罗斯对当代美国犹太人生活状况的关注。第二节分析了小说中的戏仿。罗斯在《反生活》中主要对麦尔维尔的《白鲸》和《反生活》这部小说自身进行了戏仿。两种戏仿的应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并突出了小说的元小说特点。第三节分析了《反生活》所呈现的开放的形式。罗斯对整部小说的叙述没有情节可言只是两个故事的并置,且没有给小说一个确定的结局而是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此种开放的形式给读者提供了参与小说创作的机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小说选择可能的结局。第四节分析了小说的“中国魔盒式”的结构,小说的叙事呈现出故事套故事的中国魔盒的结构。这种结构特点不仅展现了罗斯精湛的小说创作技巧,而且也体现了这部小说作为元小说的性质。第五节分析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角色扮演使得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没有真正的自我,也由此突显了小说人物的虚构性。第六节分析了罗斯在小说中所采用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的结合突出了小说的虚构性和小说的元小说特点。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以上分析,论文在这部分得出:罗斯通过运用拼贴、戏仿、开放形式、中国魔盒式结构、人物角色扮演及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元小说策略不仅突出了《反生活》作为元小说的特点,而且也展现了他对美国犹太人犹太意识的觉醒和犹太身份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