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相关技术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24小时内的凝血状态变化,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栓弹力图相关技术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血液生理指标,每个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进行检测。并检测20~24h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本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用率描述,且行x2检验;定量资料用“x±s”描述,并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结果: R值:术前为4.177±2.191,术后6h为6.880±3.122,术后12h为5.584±4.029,术后24h为4.884±2.199。F=9.406,P=<0.01。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除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以外,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别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随时间而降低。 K值:术前为3.926±3.493,术后6h为4.798±1.871,术后12h为4.412±1.820,术后24h为3.930±1.956,F=1.623,P=0.186。K在四个时间点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除术前到术后6h有特别明显的降幅以外,术后的指标基本保持在下降的水平。 R+K值:术前为7.923±4.832,术后6h为11.678±3.632,术后12h为9.996±4.933,术后24h为8.814±3.014,F=9.583,P<0.001,可见r+k在四个时间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除了术前和术后18h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以外,其余时间点之间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Angle值:术前为45.986±26.449,术后6h为44.436±21.996,术后12h为46.532±14.115,术后24h为47.274±14.881,F=0.179, P=0.910。Angle在四个时间点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6h较术前降低,术后各时间点随时间逐步上升。 Ma值:术前为53.912±9.655,术后6h为55.112±14.347,术后12h为56.130±11.714,术后24h为53.650±12.587,F=0.463,P=0.709〉0.05,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两两比较的结果也均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Cl值:术前为-1.388±4.022,术后6h为-1.338±3.321,术后12h为-1.268±3.251,术后24h为-1.342±4.599,F=0.009,P=0.998〉0.05,Cl值在四个时间点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差别不大。 50例患者术后20~24h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检出下肢静脉血栓。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2小时内凝血状态相对于术前明显呈低凝状态,在术后6小时尤为明显。随着时间的逐步延长凝血状态逐步呈高凝状态,但至24小时时较术前仍呈低凝状态。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如术前凝血状态正常且未伴有相关并发症时,术后24小时内可不使用抗凝药物以降低术后出血量增大的风险,同时可能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