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厦门市普通高中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下,高中生体能各要素发展现状。通过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大课间、课外活动这三方面对学生的体能干预来反映高中生体能发展状况;通过学生对于体能的认识、体育知识的了解以及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来反映学生对于体能的认知状况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善高中生体能状况的对策。现得出结论如下:(1)学生体能理论知识的匮乏调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最基本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了解的甚少,以及对于每年进行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内容同样了解甚微。这些必备的体育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体能素质锻炼的方向、是学生获得体能知识的丰富资源、是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不足的参考,也是教师进行体能干预工作的助手。(2)大课间与课外活动中对学生体能干预效果不理想及缺乏灵活性总体上教师和学生对于课间操活动的开展都比较满意,但是其组织活动方式仍过于单一、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课间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活动方式,而调查显示学生们则更喜欢灵活的活动方式。因此,这种固定的活动内容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们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参与度不高等,那么大课间对学生体能干预效果就会失效,达不到实际的体能干预预想。调查显示在对课外活动开展满意度调查中教师与学生的情况相反。一方面,由于课外活动开展项目依然是传统体育锻炼项目,没有新颖的活动项目可以选择,对于项目选择上来说没有全面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开展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依然不高,学校与教师没有及时反馈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参与情况,导致课外活动对学生体能干预的效果不够理想。(3)教师对学生体能发展没有全面干预调查分析,教师对学生体能发展干预方面上:首先,体能素质锻炼在一学期中所占比例不到40%;其次,教师按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干预学生体能发展及对学生体能发展干预所采用的手段通常是100米、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球类项目;最后,在进行体能考核方面上沿用发展体能时采用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体能发展采用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考核方式也没有能够考虑学生发展体能素质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