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十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术后矢状面各参数变化对下腰痛的评价的影响。 方法:检索2013-2015年间就诊于我院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病人,筛选出其中行选择性短节段融合内固定的病人,共计15例。分别统计术前、术后1个月的腰椎前凸角(LL)、腰椎前凸指数(LLI=LL/PI)、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分别统计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术后LL变化情况分为两组,A组的术后LL变大,B组的术后LL变小。分别评价影响两组ODI、VAS的各项参数,依据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情况对比分析两组预后差异;分析矢状面各项参数术前、术后1个月的变化情况。 结果:A组平均年龄61.56±7.32,与B组平均年龄60.67±7.26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固定节段3.22±0.67,B组固定节段2.17±0.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前PI、PT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L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及VAS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与B组的术后OD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DLS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分析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病人需求,在脊柱整体稳定可,无明显失平衡前提下,可考虑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中应注意尽可能恢复腰椎前凸,重建脊柱-骨盆的稳定性,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