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怀庆出生于抗日战争结束前的北京,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接受苏式写实技法训练,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之后又考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收了新的西方艺术理念,拓展了眼界与思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艺术领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焕发出勃勃生机,王怀庆与同学在1980年组建了“同代人”民间画会,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由此王怀庆正式登上艺坛成为了中国第三代油画家。1985年的绍兴之行对王怀庆的艺术思考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后,王怀庆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艺术风格。王怀庆在学习西方形式理念的同时,并没有忘却本土文化的传承,他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汲取养分,将传统艺术的视觉符号语汇与西方现代的平面构成语言相结合,将一系列传统建筑家居元素用当代思想和平面化手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营造出单纯而丰富的形式结构,形成了其特有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王怀庆在这一类平面化的绘画作品中,以大的画面构架与单纯简洁的平面构成赋予了作品极强的张力,以纯粹的绘画语言和视觉语言传达出一种沧桑的历史感与厚重的文化感,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王怀庆绘画艺术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其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剖析解读,探索王怀庆绘画中的平面化艺术处理手法及其绘画作品中的视觉语言特点,研究王怀庆平面化绘画作品表象下的深度思考与价值意义。本文分为四章来阐述:第一章从个人经历与传统建筑家居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梳理,对王怀庆平面化绘画风格的形成要素进行分析。第二章,从王怀庆作品中的色彩表达与空间营造两个方面研究其绘画中的平面化视觉语言。第三章,从构图语言这一方面对王怀庆绘画中的平面化视觉语言进行探讨。第四章,从视觉冲击与文化再构探讨王怀庆作品中平面化视觉语言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