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PPOL)中的作用和机制。通过建立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探讨骨组织局部RAS在钛(Ti)颗粒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中的作用以及机制,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磨损颗粒诱导PPOL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可能为PPOL的预防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检测PPOL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界膜组织和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滑膜组织中RAS组分的表达;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人界膜组织和滑膜组织的形态和RAS组分的表达,然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T-q PCR检测RAS组分在人界膜组织和滑膜组织表达的差异。选取60只8周龄C57/BL6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假手术(Sham)组、钛(Ti)组和Ti+培哚普利(Peri)组。建立Ti颗粒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的模型,Ti+Peri组于术后第2天腹腔注射培哚普利(20mg/kg/d),Sham组和T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共2周。从三组中每组随机挑选三只小鼠,在处死前第10天和第3天分别腹腔注射钙黄绿素(20mg/kg)和茜素红(40mg/kg),以确定新形成的骨骼。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测定各组小鼠颅骨组织RAS组分的表达,Micro-CT检测骨量和颅骨表面孔隙率,HE染色观察小鼠颅骨中骨质破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测定破骨细胞数,RT-q PCR检测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关基因m RNA表达,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相关的RANKL/RANK/TRAF6信号通路m RN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发现界膜组织的炎症反应明显高于滑膜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显示界膜和滑膜组织中都含有RAS组分AT1R、AT2R和ACE,且在界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滑膜组织(p<0.05);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Ti组AT1R、AT2R和ACE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Ti组骨破坏明显增多,给予培哚普利干预后骨破坏显著减少(p<0.05);通过对骨基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表面孔隙率等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Ti组BMD和BV/TV明显减小,而表面孔隙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Ti组小鼠的骨质破坏明显高于Sham组和Ti+Peri组。TRAP染色结果示:与Sham组和Ti+Peri组相比,Ti组的骨松质内存在大量的多核破骨细胞,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Ti组破骨细胞表面积(OC.s/BS)、破骨细胞数量和侵蚀表面积(ES/BS)显著增加(p<0.05),而Ti+Peri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钙黄绿素/茜素红荧光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Ti组侵蚀区域的骨量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通过对颅骨骨形成参数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Ti组骨骼钙化沉积率(MAR)、单位骨小梁面积骨形成率(BFR/BS)和钙化表面积(MS/BS)显著减少(p<0.05),但Peri抑制了这种变化。RT-q 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Ti+Peri组相比,Ti组中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显著升高,成骨细胞相关基因显著减低(p<0.05)。Western blot和RT-q PCR对颅骨组织中RAN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 RNA表达进行检测示:RAN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 RNA在Ti组中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和Ti+Peri组(p<0.05)。结论:RAS组分AT1R、AT2R和ACE在滑膜和界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在PPOL患者界膜组织中高表达,骨组织局部RAS通过调控RANKL信号通路促进Ti颗粒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表明骨组织局部RAS在磨损颗粒诱导PPOL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在胃肠道疾病中,胃癌(Gastric Cancer,GC)属于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常发现于胃黏膜上皮部位,死亡率位列癌症第二位。近年来人们对胃癌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认识,但是对于其早期诊断、发病机制以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仍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癌症进展的重要调控因子,对基因的表达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lncRNA的调控变化已被报道与癌症的发
目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失衡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同时心肌细胞凋亡常常伴随线粒体的形态改变,如线粒体分裂,但目前对此尚未完全研究透彻。Piwi互作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作为一类新型非编码小RNA,已被证明在癌症、衰老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piRNA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仍有待充分阐明。预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Sham)组
研究目的: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部氧化与抗氧化反应系统失衡的一种状态,过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会攻击具有重要生理学功能的大分子物质(如膜磷脂,蛋白质,DNA等),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造成损伤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即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如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perfusion,I/R)损伤中,氧化应激损伤是最
研究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类型,其特征是高度异质性。通常使用标准化疗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加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然而,仍有30%–40%的患者最终会复发或对R-CHOP方案无效,预后较差,两年总生存率仅为20%–40%。《中国药典》中记载中药栀子(Gardenia jasm
目的:为了探讨女性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本研究对孕前体质量指数不同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不同的人群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以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不同的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儿、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不同,探讨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预防孕期并发症以及减少孕期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胎盘位置(除外前置胎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将胎盘位置作为高危妊娠辅助筛查指标的可行性,为高危妊娠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9年09月至2020年0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孕妇共2756例。根据分娩前胎盘位置的不同分为典型组(包括前壁和后壁胎盘,n=2381)和非典型
氧化还原平衡对生命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氧化还原分子含量的异常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发展用于实时原位检测细胞和活体内氧化还原分子的技术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有机分子探针兼具高时空分辨及高灵敏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对细胞及活体内物质的无损、实时成像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探针的成像深度以及选择性仍有提高的空间,发展具有更强组织穿透深度的分子探针存
目的:探讨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外泌体(hUCMSCs-Ex)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心肌组织SCN5A及其调控的钠通道Nav1.5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1.DCM大鼠模型的建立:随机将100只200g左右的健康SD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n=20只)和DCM组(n=20只)、DCM+磷酸缓冲盐溶液组(DCM+PBS组)(n=20只)、DCM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单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引起的急性炎性关节疾病,是成年男性中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目前研究表明,MSU作为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可被细胞膜及细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进而激活TLR4/NF-
目的:研究猪大网膜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对人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iPSC-CMs)的生物相容性,并评估其作为心脏组织工程可注射水凝胶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在体实验提供细胞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系列脱细胞工艺制备猪大网膜ECM水凝胶,观察该水凝胶的体外温度响应性,通过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阿利新蓝等组织学染色检测所制备水凝胶的细胞成分残留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情况,使用扫描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