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东渐”下中医的调适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中医为研究对象,以“西医东渐”为背景,以中西医之间由隔绝到对抗再到中医为发展进行调适为线索,研究苏州中医在此期间的变迁过程,分析其内外因素及影响,从而把握民国时期苏州中医发展的脉络。民国时期苏州中医的调适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觉醒、对抗、融合、调适。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浪潮使得中国人越来越关注西方的自然科学与政治制度。苏州中医药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民国时期苏州经济衰落,中医药业内部发展矛盾重重,严重阻碍了苏州中医的发展。特别是西医院在苏州落地生根后,西医在医院制度、诊断方式、医学器材等各个方面的强大优势,使得苏州中医开始觉醒,并进行自身的改革。洋务运动之后,中体西用的思想被应用到各个方面。中西医之间作为医学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背后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不同,因此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率先提出了中西汇通的方式,苏州中医王宏翰和顾福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汇通中西医来造福民众。西医逐渐被群众接受,政府对西医也大力扶植,使得中西医地位越来越不均等。直至教育部漏列中医案和“废止中医案”的发生,中西医之间的冲突爆发至顶点。苏州中医界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抗争,并通过建立组织、创办杂志等方法捍卫中医的地位。中医在与西医的对抗中,逐渐意识到必须要抛开门户之见,建立中医组织和医院制度。于是苏州中医成立了吴县医学会、医钟社等中医组织,并融合西医与中医的优势建立了中医院。此番西医与中医的融合为中医的科学化奠定了社会基础与组织基础。中医经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中医的教育权,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苏州中医成立了苏州国医学校,中医在调适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结合中西医的优势,从教材的编写、学科设置、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医自我调适的成果。
其他文献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保险业进行风险保障的重要工具,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同时推动了一批创新型互联网健康保险的版图扩张。本文
荒政思想是指人们对荒政在制度上、政策上或措施上的思想探索和主张。宋代荒政思想的发展日臻成熟,救荒措施不断完善。两宋荒政思想尤以士大夫荒政思想为典型,出现了以范仲淹
关于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要,也是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性循环和我国资本
<正>建构充盈活力的动态评价机制,是实施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核心所在。课堂情境中的动态评价,包括"实时"式评价和"嵌入"式评价两种形态及其相应的运作方式。教师善于运用和把
为了有效提取星图中星点小目标,实现提高星图识别效率及姿态计算的精度,本文在分析星点目标和小目标像共性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形态学星点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数学形态学运
<正>自2004年首批国家试验区毕业生参加基于新课程的中考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进入新课程中考的地区也已覆盖了全国各级试验区。在此背景之下,关于中考改革与日常教
第三方在线支付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及发展概况,讨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
资源型城市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必须转型。文章从力学视角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首先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定义了产业转型熵,然后从力学视角分析其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