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3-13岁哮喘患儿过敏原分布情况,并对哮喘患儿干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体外检测免疫印迹方法对405例3-13岁诊断为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的检测,经干预治疗后,采用年哮喘发作症状天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干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13岁哮喘患儿特异性过敏原频数分布、遗传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干预前后治疗效果的比较,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不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被检测的哮喘患儿中,TIgE阳性率98.5%,SIgE阳性率89.4%。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屋尘阳性率分别为44.0%、43.7%、33.8%;食入性过敏原牛奶、鸡鸡蛋清/蛋阳性率分别为28.9%、25.4%;≤6岁儿童哮喘患儿总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3.2%,>6岁儿童哮喘患儿总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1);≤6岁儿童哮喘患儿对牛奶过敏者为33.3%,>6岁者为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4,P=0.030);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均阳性多见于≤6岁儿童哮喘患儿,而吸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均阴性多见于>6岁儿童哮喘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2,P=0.006);不同性别儿童哮喘患者所检测的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此外,13.6%(55/405)的患者有父母哮喘史,51.6%(209/405)的患者有湿疹史,30.9%(125/405)的患者有过敏性鼻炎,37.3%(151/405)的患者有荨麻疹史。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哮喘患儿的父母哮喘史、湿疹史、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史构成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效果的比较,干预后年症状天数小于干预前年症状天数(Z=-17.458,P=0.000);≤6岁儿童哮喘患儿干预前后年症状减少天数小于>6岁儿童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5,P=0.026);具有不同遗传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的哮喘患儿,其干预效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被检测的哮喘患儿中,TIgE阳性率98.5%,SIgE阳性率89.4%,检出率很高。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鸡蛋清/蛋为主。食入性过敏原在≤6岁儿童哮喘患儿较>6岁儿童哮喘患儿多见。经干预治疗后哮喘患儿可得到临床控制或缓解,其中>6岁儿童哮喘患儿比≤6岁儿童哮喘患儿干预控制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