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自1982年首次开展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庞大,成为商业银行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地位也愈显突出。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具有“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的特点,近年来操作风险逐渐凸显,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出现票据风险事件,这一方面反映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过快,但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管控手段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导致票据中介盛行、违规操作频发;另一方面反映出商业银行的风控漏洞成为票据风险滋生的温床,操作风险不容忽视。A地级市作为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完备、票据业务交易较为活跃的地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本文以A地级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作为研究主体,分别从承兑、贴现、转贴现及票据保管等各环节分析具体操作风险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不仅为A地级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也为其他地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银行员工、查找文献等方式,收集A地级市2003—2016年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从机构类别、发生时间、业务环节等方面详细分析了A地级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问题点,深入剖析风险产生原因,得出A地级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主要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思想错位、内部控制薄弱、员工素质不高以及信息科技水平不高等,外部原因主要是A地级市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交换不通畅、票据中介扰乱市场秩序等,并对A地级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提出建议,主要包括A地级市商业银行内部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内控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水平、推广电子票据等,外部要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和票据业务协作机制等。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第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A地级市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研究操作风险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为其他地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第二,调查研究对象为A地级市2003-2016年全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数据范围广,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