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前研究现状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胜利,人们已经从政治、历史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有一个方面似乎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这就是作为传播媒介的印刷刊物在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开展有效的报刊理论宣传活动,马克思主义很难如此迅速传播开来。而《共产党》月刊相较于同时期刊物具有旗帜鲜明的特点,其正面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共产党》月刊的主要撰稿人大多数为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也曾留学海外,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他们猛然警醒,进而使他们开始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在不断摸索中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认识到俄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成功,与俄国国情类似的中国同样能够适用。笔者通过对《共产党》月刊中关于俄国建党理论和革命实践、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剖析与解读,以期去追寻早期共产主义者是如何在文字激荡中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之路的。《共产党》月刊无论是对早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产生的即时效果,还是对中国当代政治理论宣传所产生的长时效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旗帜鲜明”的发出无产阶级专政、非用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不可的最强音的代表,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早期革命志士,也给处于急遽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宣传以重要启迪。所以笔者旨在以《共产党》月刊为切入点,研究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以及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传播媒介如何以《共产党》月刊为榜样实现政治理论宣传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其他文献
立足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实例,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后,就非常重视革命的文艺事业发展,文艺工作一直是党赖以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研究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的发展,既体现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重视文艺工
随着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单元本身的光照强度、温度变化等都会引起并网电压波动甚至越限,大型光伏电站必须参与调压控制,必要时给电网提供紧急无功支撑
<正> 笔者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产品检测认证(美国标准)代理中心了解到,国内企业在向美国出口食品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食品出口美国根本没有通行证,任何时候,确保
<正>癌因性疲乏(CRF)是一种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疲劳、虚弱或缺乏能量的主观感觉。美国癌症综合网络(NCCN)将CRF定义为"一种对疲乏的主观感觉,具有持续性以及非普遍性,
针对失控慢速翻滚非合作目标终端逼近过程的六自由度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适用于任意偏心率的相对轨道和姿态动力学模型。其次,将系统的外部扰动、模型不确定性及系统
实现武汉市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项目的基础和保障,加快土地储备项目进度,实施土地腾退工作举足轻重.应重点围绕土地储备项目实施工作,从土地储备现状及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高职院校都十分关注创业教育。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重点研究问题。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