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优化新型能源转换装置(如锌-空气电池)的关键之一是设计并制备出高效且价格低廉的电催化剂。虽然贵金属催化剂铂(Pt)、钌(Ru)和铱(Ir)已经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匮乏的储量和较差的稳定性严重制约了锌-空气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所以,研制价格低、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锌-空气电池的发展及商业化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文献报道,CoSe2具有良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优化新型能源转换装置(如锌-空气电池)的关键之一是设计并制备出高效且价格低廉的电催化剂。虽然贵金属催化剂铂(Pt)、钌(Ru)和铱(Ir)已经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匮乏的储量和较差的稳定性严重制约了锌-空气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所以,研制价格低、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锌-空气电池的发展及商业化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文献报道,CoSe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但是仍存在有效催化活性位点过少等问题。本文从结构调控入手,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通过维度控制、异质杂化等手段制备一系列CoSe2/Co复合碳材料电催化剂,并研究其相关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拉曼光谱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的成分、结构和电催化氧还原(ORR)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锌-空气电池测试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合成杂化Zn/Co-ZIFs,通过高温碳化及气相硒化,制得一系列嵌有CoSe2/Co异质结的氮掺杂多孔碳/碳纳米管材料,研究了Zn2+/Co2+摩尔比对该材料成分、结构和OR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2+/Co2+摩尔比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石墨化度下降,碳纳米管减少,ORR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Zn2+/Co2+=1:1时得到的CoSe2/Co@NC-CNT-1展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其起始电位是0.95 V(vs.RHE),极限电流密度达到6.82 m A·cm-2。并且,CoSe2/Co@NC-CNT-1还表现出了比商业Pt/C催化剂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其次,合成Zn2+/Co2+=1:1的杂化Zn/Co-ZIF,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Zn/CoZIF@PAN复合纳米纤维,将其高温碳化后再硒化,通过控制气相硒化比例获得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负载CoSe2/Co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硒化程度的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下降,CoSe2含量增加,ORR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硒化比例为3:1时得到的CoSe2/Co@NCNF-3展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其起始电位为0.92V(vs.RHE),极限电流密度为5.68 m A·cm-2。此外,CoSe2/Co@NCNF-3表现出了比商业Pt/C催化剂更优秀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最后,将CoSe2/Co@NC-CNT-1和CoSe2/Co@NCNF-3分别作为空气正极催化剂自组装了锌-空气电池,通过实际电池性能测试表明:(a)CoSe2/Co@NC-CNT-1基锌-空气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充放电电位差为696 m V(vs.SCE),能量密度为100.28 m W·cm-2,优于商业Pt/C,并在循环寿命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b)CoSe2/Co@NCNF-3基锌-空气电池在电流密度在10 m A·cm-2时,充放电电位差为762 m V(vs.SCE),能量密度达到79.13 m W·cm-2,接近商业Pt/C,并在循环寿命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从低约束模式(L模)转换到高约束模式(H-模)通常伴随着周期性爆发的边界扰动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边界局部模(ELM)。伴随着ELM的爆发会有等离子体粒子和能量的排出,会给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带来非常高的局部瞬态热负荷,造成第一壁材料出现龟裂、熔化、蒸发,烧蚀等现象,降低第一壁材料的使用寿命。但ELM也有其有益的作用,如ELM在H模台基区域具有很强的输运能力,能够有效地将芯部杂质
KTX是一个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它的工程设计和实现比较简单,特别适合在高校用于基础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它可以实现超低q、反场和托卡马克三种放电模式进行灵活放电,分别在三种模式下用来研究等离子体的约束状态。还可以研究等离子边界的静电涨落特征,湍流造成粒子和能量横越磁场的输运,以及通过PPCD和OFCD等电流驱动模式改善约束等。为了测量等离子体边界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子温度、密度、悬浮定位及其涨落的
多普勒反射计是一种具有高时间、波数分辨率的无损局域湍流诊断,能提供局域等离子体的极向旋转、湍流密度涨落谱与垂直速度涨落谱。本论文主要工作是在东方超环(EAST)-G窗口设计、搭建、调试、测试了一套包含前端光路、微波电子学系统、控制与采集系统的完整W波段(75-110GHz)5道多普勒反射计系统,并进行系统维护、实验数据处理以及物理分析。此外,利用己有的8道V波段(50-75GHz)微波多普勒系统在
高约束模式(H模)放电是目前托卡马克装置中的一个典型运行方案,也被认为是未来托卡马克装置最具应用前景的运行模式。台基是H模放电的一个显著特征,台基高度影响等离子体总储能和托卡马克约束性能。因此,准确预测台基结构对于评估和优化当前和未来托卡马克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剥离-气球模(Peeling-Ballooning mode,PBM)和动理学气球模(Kinetic Ballooning mode,KB
聚变堆包层结构材料主要的候选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RAFM)钢具有较高的氢同位素渗透率和溶解度。为保证聚变堆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由RAFM钢构成的包层复杂结构表面上制备均匀的具有优异阻氢能力及热机械稳定性的抗辐照阻氚层成为目前迫切的研究需求。针对该需求,本文首先对基体材料RAFM钢的氢同位素渗透行为进行了研究,为后续
EAST实验期间,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微波天线每条电流带耦合阻抗的变化范围为1-5Ω,而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中所用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发射机的输入阻抗都为50Ω,通过传输线将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加载在天线的电流带上,势必会导致系统的反射功率极大。在EAST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中,原有的匹配装置为三支节液态调配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三支节液态调配器距离天线较远。在EAST实验期间,天线阻抗的变化,使二者之间的
径向电场对磁约束等离子体的约束和输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复杂和多样性迄今还未能被充分的认识。如在低约束模向高约束模转换的过程以及内部输运垒的稳定维持中,径向电场以及带来的输运和约束问题仍不太明确。本论文依托于EAST超导托卡马克,利用高时空分辨的电荷交换复合光谱诊断,以L-H转换和内部输运垒作为出发点,对EAST上的径向电场对输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了 EAST
归功于微制造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微型机电系统(MEMS)如各类便携式通讯设备和小型传感器等的快速原型设计和批量制造得以实现。当前,通常以各类化学电池为MEMS系统提供动力,但由于其体积能量密度较低,导致其在小型化方面存在较大的瓶颈。而相较于各类化学电池,碳氢燃料的能量密度要高十几甚至几十倍。因此,以碳氢燃料的微小尺度燃烧为MEMS供能从理论上将具有高能量比和可快速充能等显著优势。作为一个有
三维(3D)有机-无机钙钛矿由于其显著的光电性质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但是三维钙钛矿在电池工作环境中较差的稳定性成为其未来商业化最主要的障碍。在最近的报道中,二维(2D)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已显示出比三维PSCs更好的稳定性,但相比于三维PSCs其效率较差,这种相对较差的效率归因于二维体系中有机阳离子层对平面外电荷传输的抑制。本论文通过热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