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中的逐步退出,MBO收购方式作为国有企业退出的一种形式,曾经风行水上.但由于在操作中"定价过低"等问题,今年4月,财政部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函,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在MBO紧急叫停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采取的方式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员工持股计划(ESOP).上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的探索主要是围绕企业改革进行的,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生的股份合作制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ESOP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员工持股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治理结构,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滞后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员工持股计划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中国国有企业实行ESOP的途径和对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MB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包括MBO的产生和发展及MBO在国企改制中的现状分析.第二章为ESOP的概念及其在国企改革中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为理论综述.第四章对国外的ESOP进行介绍.第五章就中国实行ESOP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国有企业ESOP的实现模式,推行ESOP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国国有企业ESOP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流程.第六章提出中国改制国有企业推行ESOP的对策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