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的产生是为了套期保值,其交易与一般的期货基本相同。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份股指期货----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期货。35后的今天,股指期货已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中成熟的主流品种,其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也日益扩大。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诞生。五年之后,中证500指数期货以及上证50指数期货由中金所发布,至此,新的指数期货将大盘股、中小盘股被引入期货市场的范围。金融危机之前一般伴随着资本市场泡沫。2014年7月,A股市场走牛,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在一年之内分别创下5000多点和18000多点的奇迹,2015年6月15日,沪指冲到5178.19点后急速下跌,泡沫破灭,市场崩盘。监管当局发布救市措施应对此番“千股跌停潮”。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如此惊人的跌幅和跌速实属“空前”,股指期货成为“千夫所指”,并险遭“封杀”。这些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股指期货是否真的是导致“股灾”的罪魁祸首?在我国国情下,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有怎样的关系?股指期货新品种推出是否加剧了市场波动,导致了此次股灾。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回顾了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关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以及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功的研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展示,对比各类不同观点,进行总结。接着对股指期货理论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⑵搜集相应股价指数以及股指期货数据,根据股灾开始日、收网日以及上证50和中证500推出日来确定研究样本的时间段,对各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相应的模型,得出实证结果并进行分析。⑶在波动性方面,主要研究股指期货新品种的推出是否加剧了现货市场波动性,除此之外,本文还比较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明确波动溢出效应方向,市场“走牛信息”和“走熊信息”(即市场上涨的消息和下跌的消息)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等问题。⑷在价格引导功能方面,明确期现市场存在的价格引导关系,“股灾”对此种关系产生的影响。⑸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沪深300指数5分钟收益率和沪深300股指期货5分钟收益率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具有单一的方向性,股指期货5分钟收益率波动影响沪深300指数5分钟收益率波动,波动溢出方向为期到现。⑹对市场波动性研究的结论如下。对最近消息的灵敏程度代表信息传递效率。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都是期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更高,中证500指数则相反,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高。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都是现货市场上久远消息对于波动性的影响要强于股指期货市场,中证500指数则相反,为期货市场上久远消息对于波动性的影响要稍微强于现货市场。⑺在走牛和走熊信息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方面,E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与T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保持一致:在“股灾前”,“走熊信息”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而“股灾时”,“走牛信息”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存在“走牛信息”、“走熊信息”非对称影响的现象;股灾前后,“走牛信息”、“走熊信息”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非对称影响不同。⑻在股指期货新品种推出与此次股灾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结论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并未加剧股市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