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拉索作为斜拉桥重要承重构件,具有柔性大、质量轻与阻尼低等特点,易在外界环境激励下发生多种有害振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附加传统黏滞阻尼器(VD)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斜拉索的振动问题,但随着斜拉桥进入千米级时代,超长斜拉索的高阶振动和多模态振动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为确保超大跨度斜拉桥的安全运营与正常使用,有必要进一步发展斜拉索被动控制新技术。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三元被动减振理论与技术及其提升斜拉索振动控制效果研究”(51878274),分别开展了单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ECIMD)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以及两侧或同侧双ECIMD对斜拉索复合减振研究。综合ECIMD斜拉索减振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获得了单侧ECIMD、两侧或同侧双ECIMD参数对斜拉索附加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ECIM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提升作用机理,阐明了双ECIMD协同增效的内在条件。主要结论如下:(1)融合滚珠丝杠两节点惯质单元“inerter”与轴向旋转式电涡流阻尼单元研制的ECIMD样机实现了惯性质量和电涡流阻尼的双重增效,ECIMD的等效电涡流阻尼系数随激振频率的增大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斜拉索多模态控制较为有利。(2)与VD相比,ECIMD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随ECIMD惯性飞轮个数和永磁体组数的增大,斜拉索单阶附加模态阻尼比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即对于斜拉索单模态控制,ECIMD存在最优的惯性质量和等效电涡流阻尼系数;随着斜拉索模态阶次的增加,ECIMD最优惯性质量和阻尼系数逐渐降低;当阻尼器参数在一定范围内,ECIMD对斜拉索多模态控制显示出一定潜力,且随着惯性质量的增大,其对斜拉索的多阶模态控制效果可进一步得到提升。(3)与斜拉索单侧ECIMD、两侧双VD相比,斜拉索两侧双ECIMD的减振效果得到显著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斜拉索两侧双ECIMD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其复合减振效果近似等于两个ECIMD各自减振效果之和。(4)不同于斜拉索同侧双VD存在相互制约,减振效果上限受距斜拉索锚固端较远位置处的单个VD控制,参数匹配合理的斜拉索同侧双ECIMD之间呈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减振效果不仅可实现优于远端的单个ECIMD,甚至优于两个ECIMD各自减振效果之和。(5)总体来看,斜拉索同侧双ECIMD的复合减振效果不如斜拉索两侧双ECIMD,但考虑到桥塔位置处安装与维护阻尼器极为困难,参数匹配合理的斜拉索同侧双ECIMD复合减振措施工程应用可行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