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运用血液生化标记和微卫星法,对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的2个猕猴品种(食蟹猴和恒河猴)进行群体遗传概貌分析,为指导猕猴的繁殖,建立遗传背景清楚的灵长类实验动物种群工作探索方法和途径。
本论文第一部分采用血液生化标记,分析120只恒河猴和120只食蟹猴,这8个血液生化标记是:维生素D结合蛋白(5号染色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X染色体),腺苷脱氨酶(10号染色体),转铁蛋白(1号染色体),碳酸酐酶(17号染色体),碱性磷酸酶,红细胞酯酶(2号染色体),过氧化物酶(14号染色体)。本文对这些标记的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作了统计,例如,维生素D结合蛋白位点只有AB型,而AA型和BB型在2个群体中都没有表达,又如,恒河猴在TF位点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18种基因型。再进一步运用POPGEN32软件对这些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
论文的第二部分选取人的89个微卫星位点,在40只恒河猴和40只食蟹猴中进行扩增,分别有65个微卫星位点,占74.16%(恒河猴)和68个微卫星位点,占76.40%(食蟹猴)有目的条带出现。选取具有4个或4个以上等位基因的微卫星位点对这2个群体进行遗传概貌分析,恒河猴选用了9个位点:D1D207,D8S505,D10S1686,D11S925,D12S1617,D12S364,D12S86,D13lS765,D15S1007;食蟹猴选用了8个位点:D2S102,D2S1328,D3S1614,D1lS925,D12S364,D12S86,D21S1256,D22S280。本文对这些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型和出现频率做了统计,例如:恒河猴的D1S207,D8S505, D13S765位点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又如:食蟹猴的D2S102位点检测到5个等位基因,7种基因型。再进一步运用POPEGENE32软件,分别对这2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概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