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dms1的表型鉴定与图位克隆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00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具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对相关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突变体库中获得了一个水稻雄性核不育突变体dms1(defective microspore 1),我们通过体式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半薄切片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荧光白检测花粉内壁几丁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等实验手段对dms1进行了突变表型鉴定分析;通过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确定了候选基因,c DNA测序发现突变体存在可变剪接现象;通过亚细胞定位,RT-PCR,m RNA原位杂交分析,减数分裂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酵母转录激活活性检测,酵母双杂交验证互作蛋白等实验手段对DMS1蛋白进行了功能验证,为后续研究该蛋白的调控机理建立了坚实的基础。1.dms1的形态学分析相比于野生型,突变体dms1在营养生长时期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变矮,花药较小且颜色偏淡,I2-KI染色发现其无法产生有活力的正常花粉粒,成熟时期表现为穗直立,最终不能结实;利用西农1B对其授粉可结实,说明dms1是一个雌性可育,雄性不育的突变体。2.dms1的细胞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相比于野生型,dms1花药变短,花药外壁角质层以及蜡质层变少,花药内壁乌氏体无明显差异,花粉萌发孔盖消失,周边环状结构异常膨大,花粉粒皱缩塌陷且变小。半薄切片观察发现,dms1减数分裂时期的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染色较不规则,密度较低;花药发育第9期小孢子细胞皱缩,形态不规则;第10期小孢子大小不一致,形态较不规则,绒毡层细胞质染色较不规则,密度较低;成熟期花粉不填充淀粉。透射电镜发现第10期dms1小孢子细胞质缺失,绒毡层细胞质密度较低。荧光白实验表明dms1花粉内壁发育异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发现,dms1无法形成正常的二分体和四分体,说明突变体dms1雄配子减数分裂发生了异常。3.dms1的遗传学分析利用野生型缙恢10号和dms1杂交,产生正常可育的F1后代,将F1后代进行自交产生F2群体,在F2群体中发现存在性状分离现象,经过统计和卡方检验,发现其性状分离符合3:1的孟德尔遗传分离比(χ~2=1.629<χ~20.05,1=3.841),说明突变体dms1的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形核基因控制。4.基因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确定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DMS1定位在多态性SSR标记引物W6和W8之间,物理距离为123kb。区间内有20个注释基因,经过基因测序比对发现在ORF7的第13个内含子末端发生了一个碱基的替换,c DNA测序发现突变导致剪接无法正常终止,发生了可变剪接现象,最终将ORF7确定为候选基因DMS1。5.DMS1蛋白转录水平鉴定RT-PCR以及m RNA原位杂交实验表明DMS1在减数分裂时期的小孢子母细胞中特异表达;减数分裂相关基因CRC1,Os BVF1/P31comet,Os DMC1B,PAIR1,PAIR2和ZEP1在突变体中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暗示DMS1蛋白参与减数分裂调控网络。6.DMS1蛋白功能鉴定DMS1编码一个Coiled-coil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DMS1是一个核定位蛋白;酵母自激活验证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转录激活活性,截短后活性消失;酵母双杂交发现DMS1蛋白和减数分裂基因Os BVF1/P31comet、PAIR1、ZEP1存在互作关系,表明DMS1蛋白参与减数分裂网络调控,为Coiled-coil结构域参与水稻减数分裂过程提供了证据。
其他文献
为解决土壤污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后续开发利用问题,针对土壤修复治理产生的“场地周边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调查不精准、场地污染范围不精准、地块污染物筛选不精准、土壤修复目标值和修复方量不精准、地下水风险控制不精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路径不精准、工程施工不精准”七个“不精准”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对场地周边开展的土壤采样调查、场地污染土壤电镜扫描、地块污染物精准筛选、科学计算土壤修复目标值和修复方量、地下
藏灵菇是西藏林芝地区传统发酵乳开菲尔的天然发酵剂,以乳酸菌和酵母菌为主要菌系,部分含有醋酸菌,形成了乳酸、少量乙醇、二氧化碳和乙酸物质,赋予发酵乳轻微的醇香和起泡性。由于藏灵菇菌相复杂,直接作为商业发酵剂使用导致发酵品质不稳定,阻碍了藏灵菇酸奶的大规模推广。作为我国特色的天然发酵剂,藏灵菇富含珍贵的菌种资源,然而不同菌种对发酵品质的影响尚未明确。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群多样性和发酵性能进行剖析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反射亢进(AD)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9月,共诊治23例颈脊髓损伤后发生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患者,主要措施为去除对张力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的不良刺激。结果 19例患者在去除不良刺激后1-5min内症状完全缓解,其余4例患者经Ca2+通道阻滞剂治疗后血压降致正常。结论对于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因注意观察并解除可能导致AD发生的因素;一旦诊断为AD,因尽
文章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专利申请情况,介绍了近期获得授权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专利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的专利申请量近20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申请人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研究机构。近年来,对于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载体和淋洗剂的改性、优化、复配,修复微生物的筛选方面,以及通过在污染农田种植非食用经济植物或仿生植物富集重金属,或通过特定植物根系的固定化作用、避免重金属
目的:泊沙康唑在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泊沙康唑静脉注射剂诺科飞(Noxafil?)在用于外周静脉输注时静脉炎发生率过高,只能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导致患者使用风险和难度增加,因此患者顺应性差,大大降低了临床价值。本研究为改善该注射剂无法外周静脉输注的制剂缺陷,提高临床使用价值,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S15为增溶剂构建泊沙康唑环糊精-胶束体系,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蜡梅还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川渝野生蜡梅是现代蜡梅的栽培起源地之一,在我国蜡梅资源占有独特地位,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随着人们的滥砍滥伐,野生种质资源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因此重视和开展蜡梅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同时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蜡梅种质资源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的逐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剧烈增加,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人类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氢能作为能量密度高、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储量丰富的理想清洁能源,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电催化水裂解制氢便是获得氢能的一种重要途径。电催化水裂解反应是由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的半反应组合而成的,即在阴极发生的氢气析出反应(HER)和阳极发生的氧气析出反应(OER),
为探究施氮量对甘薯生长、茎叶光合生理特性、块根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等方面在不同土种上的影响规律及差异,获得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最适宜的土种以及氮肥的科学管理办法。以渝薯198为试验甘薯品种,设置5个土种:钙紫大泥土(S1)、石灰棕泥土(S2)、钙紫石骨土(S3)、灰棕紫砂泥土(S4)、石灰黄泥土(S5),4个施氮量水平:0(N0)、5(N1)、10(N2)和15(N3)kg/667m~2。于甘薯移栽成活
柔性电子器件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缝制在衣物上,贴合在皮肤上,甚至植入体内发挥其功能。织物因质轻、柔软、耐磨、保暖和舒适等特性,被认为是柔性电子器件基底的理想备选材料。然而,要实现织物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尚需解决其功能化的问题。如能通过简单的方法赋予织物导电、传感、储能等功能,并根据织物特点实现柔性电子器件的定制,将极大地促进织物基柔性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聚吡咯(polypyrro
近年来,5G和"大智移云"等技术的迭代发展,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数据资产,"数据+技术"的同频共振为企业财务管理深度应用提供了强大引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历来重视新技术应用,2020年,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研发基于业绩穿透的"智能财务分析项目",标志着工商银行财务管理向智能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该项目秉持"业、财、技"为一体的融合理念,借助管理会计差异分析工具,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