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结构羧甲基纤维素钠影响冷冻面团品质及其机制探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冻面团技术实现了面团制作和烘焙的分离,因其方便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在烘焙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冷冻面团长时间冻藏后出现品质劣变,如三维结构破坏、可冻结水含量增加、成品面包比容变小等,制约了冷冻面团的发展。本研究将不同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Na)应用于冷冻面团中,通过考察冻藏期间CMCNa对冷冻面团的品质的影响,试图优选出对冷冻面团品质具有更好改良效果的CMCNa,在此基础上探究CMCNa对面团中面筋蛋白和淀粉两种主要组分性质的影响,从而为开发冷冻面团品质改良剂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CMCNa对冷冻面团品质的影响。面团长时间冻藏后,其可冻结水含量增加了17.0%,CMCNa的加入能够抑制可冻结水含量的增加,但不同分子量CMCNa对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无显著影响。CMCNa加入后均使面团中驰豫时间T21含量降低,驰豫时间T22含量增加,但CMCNa的分子量越小,对面团的水分状态的改变越大,能更好的维持面团冻藏过程中水分的均匀分布。CMCNa的加入均可以抑制面团冻藏过程中tanδ的增加,维持面团流变特性,但小分子量CMCNa效果更佳。CMCNa可提高冷冻面团焙烤出来的面包的体积、降低面包的硬度、保持面包的品质,但不同分子量CMCNa对成品面包品质影响不大。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CMCNa对冷冻面团品质的影响。CMCNa均能减缓面团冻藏过程中可冻结水含量以及tanδ的增加,且高取代度CMCNa效果更佳。CMCNa能维持面团微观结构,降低冻藏后面团三维结构的破坏,使冷冻面团水分分布保持均匀,且高取代度的CMCNa在延缓面团冻藏过程中水分状态的改变效果更好,成品面包体积更大、硬度更低、口感更加柔软,品质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比较了不同取代度和分子量CMCNa对冻藏过程中面筋蛋白的影响。CMCNa的加入能抑制面筋蛋白冻藏过程中疏水指数以及自由巯基含量的变化,保护蛋白网络微观结构,其中高取代度(DS1.2)CMCNa效果最为显著,但不同分子量CMCNa对维持面筋蛋白微观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添加CMCNa能提升面筋蛋白的粘弹性,且CMCNa的取代度越大,面筋蛋白的粘弹性越好。面筋蛋白在冻融后驰豫时间T21含量从23.9%下降到22.5%,T22含量从75.3%升高到77.1%,CMCNa能够抑制面筋蛋白的冻藏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提高T21含量,减少T22含量。不同取代度CMCNa对水分状态的影响差异不大。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CMCNa对冻藏过程中小麦淀粉特性的变化,发现CMCNa能抑制淀粉冻藏后尺寸的下降,但对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较小,取代度0.7和0.9的CMCNa在抑制结晶度的降低上有一定的效果,CMCNa的加入能降低淀粉体系峰值粘度、最终粘度和衰减值,且取代度1.2的CMCNa加入后体系糊化粘度值最低。取代度1.2的CMCNa在抑制淀粉老化上效果最好,冻融后淀粉结晶度最小,凝胶横向驰豫时间T21更大,凝胶冻融后水分分布也更加均匀。含有CMCNa的淀粉凝胶在冻融后孔洞更小,微观结构更均匀,但不同取代度的CMCNa对维持凝胶微观结构无明显差异。淀粉凝胶的析水率和硬度在冻融过程中分别增加了55.2%和385.8%,高取代度的CMCNa能降低凝胶的析水率和硬度。
其他文献
汽车图形万用表是针对我国汽保、汽修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专业技术水平欠佳的特点而开发研制的智能检测仪器。它以单片机(MCU)为核心,运用现代智能仪器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方法。本文深入讨论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接口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论证汽车图形万用表各功能模块的作用、技术方案及具体实现方法。软件设计全部采用C语言,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移植性。汽车图形万用表除具有普通万用表功能外,还具备汽车发
一般来说,在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中需要在转子轴上安装机械传感器,测量电动机的速度和位置。这些机械传感器经常是测速发电机或者编码器。机械传感器提供了电动机所需要的转子位置信号,但是存在诸多不足:(1)机械传感器增加了电动机转子轴上的转动惯量,加大了电动机的体积; (2)机械传感器受使用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以及振动的影响和限制,调速系统不能广泛应用; (3)机械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增加了调速系统成本。为了克服
本文通过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三种方式优缺点的分析,结合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的研究状况,指出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是一种可综合治理10kV配电
目前,雷击仍然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首要原因,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建立健全电网防雷体系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计算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既能
作为 FACTS 典型应用之一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在八十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设想的一种多功能装置,可以综合起到移相器、可控串补等装置的作用,并且可以当作无功发生器为电力系统调节无功和电压。但同时,由于 UPFC设备的引入,也给电力系统其他设备,尤其是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了 UPFC 及其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尤其是距离保护的影响。本文对 UPFC
配网自动化,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综合了电网、通讯、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高端技术,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全国许多地方和城市
随着现代大型电力系统互联的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系统运行更加接近极限状态,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系统的稳定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系统解列和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势必会造成大范围长时间停电。施加控制是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的主要手段,而发电机组的励磁控制一直被看作是改善电力系统的大干扰稳定性及动态性能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对于随时可能遭受各种干扰的电
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在完善控制理论、改进控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控制系统过于复杂和精度易受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德国和日本科学家首先提出了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由于该方法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对电机参数的变化不敏感,以及转矩的快速响应等突出的优点,立即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这种方法转矩脉动大,低速特性不理想和
  本文对小扰动下的励磁系统线性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并将其转化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仿真软件BPA下的标准模型。   本文对传统PLPF法进行了稳态值扣除处理和线性
电网谐波过大会严重影响电网供电质量。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一种有效的滤除谐波的电力电子设备,被逐渐运用到电网治理谐波污染中。早期的APF通过单电感并网,但是滤波效果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