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洪涛教授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中药在眩晕的辨证诊断及治疗方面历史悠久,疗效突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宫洪涛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辨证思维活跃,处方用药别具一格,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诊疗方法。本人跟师学习三年,自感受益良多。现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将导师使用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为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前期整理导师科研成果、论文著作、授课讲稿、病案及其往届研究生相关学位论文等资料,同时温习经典,阅读相关古籍及现代脑病科医家著作,探讨总结导师对于眩晕病的认识。然后收集2015年09月至2018年01月经由宫洪涛教授诊治的以“眩晕”为诊断入院的患者,将研究所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数据分析揭示导师治疗眩晕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以反馈验证导师的辨证思路。结果:导师临床用药规律如下: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10的药物分别是甘草、白术、半夏、黄芪、茯苓、党参、桂枝、枳实、陈皮、山药;药物功效分类统计≥5%的统计结果是:补虚药(18.5%)、化痰止咳平喘药(11.1%)、清热药(10.6%)、解表药(10.1%)、理气药(8.5%)、活血化瘀药(6.9%)、祛风湿药(5.3%);药性统计结果表明:导师治疗用药以温性、平性药物为主,药味多为甘、辛、苦味,药物归经主要入脾、肺、胃、肝经。药对频次及药物规则分析结果示反复出现的药物分别是:党参、茯苓、半夏、黄芪、桂枝、白术。结论:导师认为本病病性为风,风气虽发于肝,但发病关键在于脾胃,同时认为阳虚和痰瘀在疾病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治疗用药方面则着重从调理脾胃功能入手,实时顾护阳气、胃气,兼以疏理肝气、化痰祛风、行瘀解热,使气血有源,阴阳调和,则疾病向愈。
其他文献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逐步推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业务支持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成本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正>山水永嘉,飞翔语文,课本有限,语文无限。语文,是思想,是生活,是我们飞翔的心灵。前不久,浙江省艺术化语文教学与校本教材开发应用研讨活动在我校举办。我结合永嘉乡土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高等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以及每年的9月份要向教育部上传本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表
公安信息化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迫切需要对公安信息化建设方向、组织策略、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公安信息化向新的高度发展。在充分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本文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中"九州清晏"一图为元图像,借助绘画理论将图像语言分解,将圆明园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研究推进到由园林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探讨九州清晏景区的
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系统,寻找有效途径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识别和干预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为例,介绍学
文人造园不但是审美文化的视觉体现,亦是一个族群内在精神品格的反映与写照。从可园到十香园,在空间流转中,可以完整梳理出近代岭南文人艺术精神的发展脉络。从"二居"客居可
<正>PEP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安排在每单元教材的最后部分,其目的是对本单元的英语知识起到复习与巩固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从故事教学的优势、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