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可反映出其在宫内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是评价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常用、敏感且易于获得的重要指标,一些研究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过高(大于胎龄儿LGA)会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风险,还可对新生儿体格和认知的发育造成不良后果。对此机制人们提出了很多假设。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相似,表观遗传学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机制。这种修饰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最终对胎儿的生长产生影响。与我们的基因组不同,“表观遗传学”是可被外界环境改变的。这些表观遗传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的RNA,可以改变基因表达模式。本文通过比较适于同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家庭和孕期因素及胎盘基因甲基化分析,探讨LGA的高危因素及后期代谢改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今后的孕期保健咨询、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募集343例孕妇及其子代343例,采用问卷方式采集父母基本资料和孕期母亲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由产科医师填写。根据新生儿孕周和出生体重分为AGA组(176例)和LGA组(167例),并对其中各6例AGA及LGA采集胎盘标本,对胎盘基因甲基化进行检测,比较分析LGA的危险因素及胎盘基因甲基化改变。结果:两组间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孕期BMI增加、孕次、产次和羊水量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GA与母亲孕前BMI、孕期BMI增加、产次、羊水量呈正相关。通过850K芯片分析853 307个探针的甲基化水平,LGA和AGA两组胎盘在17 244 MVPs甲基化水平有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705超甲基化(>1.7倍增加),351低甲基化(<0.5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ump hunting分析LGA组和AGA组两组间的DMRs,LGA组和AGA组两组间177DMRs中,54个为超甲基化,63为去甲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父母亲年龄偏大、经产、孕前和孕期营养过剩是LGA的高危因素。宫内环境可能通过影响胎盘基因甲基化,改变基因表达,影响胎儿发育和新生儿体重,进而影响其出生后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