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呓语·清代江南女性诗人关于疾病的书写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课题主要以《江南女性别集》为文本,以清代的江南地区为范围来研究女性的疾病诗歌创作。课题立足于清代女学兴旺发展、女性文学团体大规模出现以及女性诗人大批量产生的基础上,研究女性诗歌中的疾病题材,发掘她们进行疾病诗歌创作的独特所在。文章共五个章节,分别是绪论部分、结语部分和正文的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当前关于女性文学和疾病与文学两个主题的研究现状,并对课题的时空范围、研究的主题及文本方面作了界定,尤其强调了“疾病诗”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含义,“疾病”一词不再是一个医学意义的名词,而是被赋予一种文学艺术审美意义的词语。另一个重点则是对女性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背景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主要探讨疾病影响下的江南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对疾病的表述。第一节中重点对女性诗人的疾病诗歌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五类:表现生病过程的诗歌、表明某种疾病的诗歌、问疾诗、病况诗、养病诗,同时探讨了她们书写疾病时的隐晦含蓄的表现手法。第二节论述了疾病给女性诗人造成的独特的创作情绪,这些情绪主要有病中怀人、病中思乡、病中伤春悲秋。第三章侧重于论述对疾病的书写的审美化和诗意化。女子生活的深闺是她们得以进行诗歌或文学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是疾病的诗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女性诗人们带着生病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所见所闻付诸笔端,创作出一些独特的意象,如病室、病床、病镜、病夜、病窗等。在本章节的地第二部分还探讨了疾病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指出疾病或生病是女性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灵感,生病的状态能激发她们的诗歌创作。第四章主要是对徐德音进行个案分析。徐德音是清初“蕉园诗社”的重要一员,并被时人评价为“蕉园五子后之灵光”,她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深受当时文人的赞扬,而她的疾病诗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洒脱、豁达的情怀。第五章主要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意在说明女性诗人如何对疾病进行诗意化和审美化的书写,以及疾病与女性诗人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几段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丽迪亚与韦翰、夏洛特与柯林斯,解读影片中折射出的英国人的婚恋观
屏风在西周时就已经开始出现,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汉代,唐代,五代十国,两宋,明代,清代几个时期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沿用至今,屏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游仙窟》作为一篇初唐时期的小说,长期在中国本土失传,直到清末才从日本辗转传回国内。晚清民国时期,正值小说地位迅速提升之际,《游仙窟》又是一部佚书,所以当时学界对其
《说岳全传》是岳飞题材故事达到成熟的标志,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郑振铎先生誉其为“是一部最完备的《精忠传》”,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说岳全传》为研究对
在我国当前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中,压裂作为一项重要的工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油田,其可有效地改善油气储层的渗透力与流动性。但是,压裂虽然能够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及产量,但与此
目的 探讨单宁酸(TA)与顺铂(CDDP)协同抗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及其内质网应激(ERS)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对照组、TA组、CDDP组、TA+CDDP组(联合组),并在体外培养
《青史演义》,又名《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创于1830—1891之间,是一部蒙古族历史小说。这本书自出版后以手抄形式被广泛传播,后以多种版本发行。《(青史演义>胡仁乌力格尔》涵
崔致远,晚唐新罗人,生活于唐、新罗两国。他精通中国儒释道思想,诗文辞赋造诣颇高,是新罗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其自编文集《桂苑笔耕集》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唯一传世的个人别
《花城》诞生于1979年的广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花城》坚持“现实性”主要刊登原创作品和报告文学。到了九十年代初,《花城》调整了办刊方向,取消报告文学,将办刊重心移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