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走出一条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在生产过程中所占份额。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工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影响。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形势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资源和环境因素应该纳入经济增长的研究。因此,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经济发展绩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同时也要考虑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因素。有鉴于此,为了更加准确的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以及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这种贡献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本研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影响因素及趋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讨。首先,在梳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探讨并运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即运用拓展的参数法增长核算模型,对中国大陆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省际比较分析,并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其次,以这些经验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规范分析,经验性地探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倒N型关系;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负效应,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然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趋同分析,验证中国全国、东、中、西部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σ收敛;全国和东、西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和东、中、西部都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结合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资源能耗大的工业行业应采用能耗低的化石能源,促进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另外过通过技术创新或者技术进步、制度和物质资本等方面,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