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辨证属肾虚肝郁型(非肥胖型)的PCOS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疏肝调神法针药结合组)36例和对照组(达英-35组)36例。治疗组予益肾疏肝调神法结合中药“五子逍遥散”进行治疗,对照组予达英-35,两组均以一个月或一个月经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性激素、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周期、月经量的变化情况及停药随访3个月后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维持情况。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治疗3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该病的近期临床综合疗效无明显差异。(2)性激素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T、LH、LH/FS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对T、LH、LH/FSH均有改善,但两组组间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FSH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对FSH水平改善不明显;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FS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3月后对FSH水平的改善不明显而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3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4)月经周期改善比较:治疗3月后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均较前改善。治疗3月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在改善月经周期分布上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月经周期分布随访3月后与治疗3个月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月经周期的疗效得以保持;对照组月经周期分布随访3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说明对照组改善月经周期的远期疗效不能持久。(5)月经量改善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月经量;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调节月经量不显著。结论:益肾疏肝调神法针药结合组对治疗肾虚肝郁型(非肥胖型)的PCO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对T、LH、LH/FSH值的改善明显但与达英-3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FSH值的改善不明显而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的效果优于达英—35,对月经周期的远期改善优于达英—35。总而言之,益肾疏肝调神法针药结合,作为一种新疗法,具有简便安全、低廉高效、绿色实用特色,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