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存在句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自Milsark(1974)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不少语言学家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存在句进行诠释。然而,这些理论解释都不太令人满意。其中,Belletti(1988)的“部分格”假设;Chomsky(1981,1991,1995)的“there插入”假说,“LF词缀说”;以及Lasnik(1992,1995)的“直接赋格”假说等,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英语存在句开展更多层面和更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
针对目前英语存在句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本文拟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格理论对此开展研究。本论文认为,只有“There-be”结构才是真正的存在句,表述为ES;在分析该结构时可将Belletti(1988)和Lasnik(1992,1995)的部分格视为与其它格拥有同等地位的格。
在格标记丰富的语言中(如芬兰语)有部分格的存在,表现在被授予部分格的成分存在着“定指限制”。研究表明,英语也同样存在部分格,该格与“定指限制”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带有授格特征的成分并不只局限于功能性成分,存在动词也有授格特征,即【ASSIGN PARTITIVE】特征。在句法运算过程中,associate NP和there都各自带有格特征,前者在进入运算时被追加【PARTITIVE】格特征,其外在表象就是“定指限制”,即存在动词之后的名词词组通常是不定指的;而there则被追加[NOMINATIVE]格特征,需要进一步提升将其核查。格的授予/核查都遵循着“邻接条件”,即格特征的核查者与被核查者必须严格邻接,中间不能有其它成分阻隔。此外,构成格特征核查的基本结构可以进一步引申为【Spec,Head】的结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存在句中there和associate NP的初始位置源于动词短语内部。存在句的句法运算的初始结构可以表述为(1):
(1)[VP V+NP+[Expl-complex Expl+(LP)]]该假设可以从存在动词的内部论元结构那里得到支持。存在动词的双重论元结构可以表示为(2):
(2)[V[THEME,LOCATIVE]]根据Chomsky(1995)的观点,题元角色的指派通常要在动词内部(初始位置)进行。associate NP从存在动词那里获得[THEME];there的非论元性质要求其首先和LP构成复合体[Expl+(LP)],才能使存在动词指派[LOCATIVE]给该复合体。由此可以推断,there和associate NP派生的初始位置都是源自存在动词内部。
此外,EPP要求也能纳入到格理论的统一框架内加以解释。EPP特征其实就是相关句法成分格特征核查要求的外在表象。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论文就英语存在句当前研究的五大热点问题(存在句的原型结构、there的句法地位、存在动词、地点短语、扩张投射原则)提出了相对合理、简化的分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