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映照下的历史叙事——论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创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环境对个人信仰、思维、感觉和行为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湖湘文化强调心性修炼与经世致用,使湘楚大地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并在“忧患意识”、“死硬作风”、“定力坚固”、“崇尚血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唐浩明的家世背景和工作环境,促成湖湘文化对他的长期濡染。由“忧患意识”派生的文化隐忧和由“经世致用”精神催生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是唐浩明从事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因;并使唐浩明有别于其他作家,而对历史持“敬畏”之心,对史实采取审慎态度,作品整体呈现出史、诗结合的“雅正”风格。 人既是一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又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建构行为。唐浩明积二十余年对湖湘文化的深广研究,透过传统士大夫的命运轨迹和灵魂冲突,饱含激情、富有理性地写出了近代中国屈辱柔弱的历史背景下,湖湘巨子积极的“入世”情怀和雄强的湖湘精神特质。其小说对湖湘文化精神,作了当代文学史上最为全面、系统、形象的文学诠释。在生动的情节描写和形象塑造中,张扬、复活原初儒家文化那种内敛的生命强力和文化血性,并借此理性回护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传递“历史智慧”。 唐浩明没有盲目崇史返古,也没有一概肯定湖湘文化,相反,他站在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立场,以自觉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写出了近代“入世”儒士、湖湘士子付出的执著和艰辛,收获的虚无与悲怆。以儒家文化主要是湖湘文化背景下古代知识分子出演的崇高悲剧,突现其文化困境和历史困境,再现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腐朽的悲剧性时代。作家于全球化语境下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终极追问。
其他文献
学位
音乐与文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的微妙关系。当作家有意识地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时,这种关系常常成为其作品潜在的一种音乐气质,结构方面或者叙述方面都可能发生。如张承
语言在表现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时,总离不开时间。时间一方面是人类共有的、超出语言的思维概念,因而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在思维表达上体现出相同和类似;另一方面,人类的时间观念又要
本文将现代性理论引入文学研究领域,但不停留在现代性概念的区分上,反而,论文更加注重理论与文本的合一综述,重点分析和论述张炜小说中两种现代性的张力。在本体论的基础上,论文探
30年代巴金激情四射,以《激流三部曲》成为中国新文学代表,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40年代又以《寒夜》成就他创作的高峰,彪炳现代文学史。巴金创作比较集中的题材是“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及其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其作品更是引发了销售热潮。几乎就在莫言获诺奖的同一天,莫言小说《酒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