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颈性眩晕的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通过电话、门诊预约等方式对福建省立医院骨一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伴颈性眩晕颈椎病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并复习病例资料及查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眩晕、头昏沉等症状,同时伴颈肩痛、头痛、手麻、肢体无力、恶心欲呕、耳鸣、视物模糊、眼干等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前均通过内科、五官科等排除相关疾病,并保守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均行颈椎正侧位、双斜位片、动力位片、颈椎MRI检查;通过颈椎不稳判定标准判断颈椎稳定性,所有患者行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1周内、3个月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一步通过“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法”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3个月(6~36个月),术前颈椎不稳及椎间盘变性突出主要发生在C4~5,其次为C5~6,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手术节段植骨融合好,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得到良好重建。术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15例为优(41.7%),17例为良(47.2%),4例为中(11.1%),其中优良率为88.9%,所有患者术前颈椎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术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值较术前明显提升,由术前(12.47±2.65)分升到术后(24.08±2.23)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及病程组手术疗效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能说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手术疗效越差。【结论】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颈椎不稳和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因素,术后眩晕等症状明显改善可能与去除了这些引起颈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理因素有关,年龄和病程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