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云环境中若干超新星遗迹的伽玛射线观测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2年宇宙线被发现以来,这些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课题,而它们与星际介质作用发出的伽玛射线辐射则是解开这个谜团的一把关键钥匙。由于蕴藏了超新星爆发时所释放的巨大动能,超新星遗迹被广泛认为是银河系内宇宙线的主要加速源。旨在更好地理解超新星遗迹与银河系内宇宙线之间的联系,探索河内高能带电粒子的加速和传播过程,我们选取了若干处于分子云环境中的超新星遗迹,以Fermi大视场望远镜(简称Fermi-LAT)的观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多波段的观测结果,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第一章概述了超新星遗迹与银河系内宇宙线的起源问题,伽玛射线的主要产生机制、观测原理和主要观测设备,以及Fermi-LAT的结构性能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第二章我们对热混合型超新星遗迹Kes41所在天区的伽玛射线辐射的进行了观测分析。我们在遗迹西北部,即与Kes41作用的分子云所在的方位,发现一个在0.2-300GeV能段的显著性约为24σ的明亮伽玛射线点源。我们用Kes41加速的质子逃逸后与打击分子云发出的强子辐射模型解释了该源的空间位置和能谱分布。我们未探测到它的长期时变和脉冲信号,且由纯轻子模型拟合能谱所需的电子能量预算又过大,因此该源与脉冲星成协的可能性不大。随后,我们对银河系内热混合型超新星遗迹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来自热混合型遗迹的伽玛射线辐射普遍具有强子辐射特征,而且这些遗迹大多与分子云有相互作用。第三章我们对含有磁陀星(magnetar)①1E 1841-045的年轻壳层型超新星遗迹Kes73进行了 GeV能段的伽玛射线和CO分子谱线观测分析研究。我们在遗迹的西边界探测到一个延展的伽玛射线源,其在0.1-300GeV能段的显著性为21.6σ。通过CO观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本地标准静止系速度~90kms-1的分子云与Kes73作用的有力证据—12CO(J=2-1)与12CO(J=1-0)的线比明显增强(>1)且有与遗迹边界对应的弧形结构,并由此得到Kes73的运动学距离为~9 kpc。若仅考虑纯轻子辐射或来自磁陀星的辐射无法还原该源的伽玛射线能谱,必须引入强子辐射成分,而与遗迹作用的分子云可以为高能质子提供足量的轰击靶标。此外,我们发现1E 1841-045可能对(?)30 GeV的低能段辐射有贡献,并首次由观测数据拟合给出了可能来自磁陀星的伽玛射线能谱。第四章介绍了我们对位于恒星形成区W30的超新星遗迹G8.7-0.1的伽玛射线观测研究。经过分能段空间分布分析和能谱分析,我们揭示了自W30区域的弥散伽玛射线辐射所呈现出的与能量相关的分布特点是缘自两个延展伽玛射线源在视线方向上的交叉重叠,而且它们有着独立的起源机制。其中一个源在视线方向上与G8.7-0.1重叠,其伽玛射线能谱较软,与其它正与分子云作用的中年超新星遗迹的能谱具有相似的特征,我们认为它起源于遗迹G8.7-0.1加速的高能质子与分子云的强子作用。另一个源的能谱较硬,其在GeV能段的形态和能谱分布都可以与TeV源HESS J1804-216的观测数据对应。该源由轻子辐射主导,很可能是来自脉冲星PSRJ1803-2137供能的脉冲星风云。最后在第五章,我们对上述工作的做了总结并对未来的伽玛射线观测项目做了展望。
其他文献
糖尿病属于临床高发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患者需要长期采取降糖措施以控制和改善病情,若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会加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难度大,患者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压力,威胁其生命安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咸阳市中心医院和宝鸡
期刊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心肌梗死发生率(2.50%)、脑梗死发生率(1.25%)、体循环栓塞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30.00%)
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应用新工艺取得显著效果缩聚染料是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一浴法印花染色的新染料。101单体H2N-■-SSO3H是新缩聚染料的主要中间体。它是以对-硝基氯化苯为原料,通过硫化、还原、氧化成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101单体中间产物)[H2N-■-S-]2后再经过还原酰化等反应制得。
期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 ELISA)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安全、宜于自动化操作和适于大量标本的检测且不需要特殊贵重仪器等特点,故在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 ELISA 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已有专文报导。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不少研究者
期刊
集体细胞迁移(collective cell migration)在多细胞有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众多形态发生事件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尽管钙稳态(Ca2+ homeostasis)在体外单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已经比较清楚,但是钙稳态如何调控和组织集体细胞迁移还知之甚少,尤其是在体内系统中。这里我们利用果蝇卵巢中的边界细胞团(border cell cluster)系统,发现在卵巢发生的第8期开
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作为亚洲东部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大陆板块,具有各自的独特演化历史。华南板块是由基底组成与演化历史完全不同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拼合而成,使得华南板块成为最复杂的前寒武纪板块之一。关于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的拼合界限,以及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断裂向西延伸的拼合界限的位置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问题,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为此,本论文选择滇东南-越北的基底变质岩和早古生代花岗岩开展
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以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在医疗、电子、科研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超导配对机制的不同,一般可以将超导材料分为常规超导体和非常规超导体两类,前者可以用经典的BCS理论来解释,借助于密度泛函理论,我们可以对常规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进行预测和研究。超导电性是普遍存在的,以元素单质为例,其中一些在常压下就能出现超导转变,比如铝、铅等;而一些单质虽然在常压下不超导,但可以通过高压诱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公认的最成功的引力理论。虽然其在弱引力场中得到了高精度实验验证,但在强引力场下尚待检验。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预言之一,黑洞附近引力势极强,时空高度弯曲。此时广义相对论是否同样适用?是否需要引入其他修改引力来描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人马A*(Sagittarius A*)是离地球最近的,拥有最大视角直径,理所当然成为了解答上述问题的绝佳基本物理实验室。在理论层面,
共形紧Einstein流形在物理和数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研究关于共形紧Einstein流形边界正则性的两个问题.第一,本文研究了 4维共形紧Einstein流形的边界正则性问题,运用PDE中的Intermediate Schauder理论,本文提高完善了 Anderson和Helliwell的结果,即一个C2共形紧Einstein度量,若数量曲率是Cσ的,平均曲率在边界是C1,σ的
类星体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类星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光变。因此,对类星体光变的研究就成为我们了解类星体内部物理机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论文从光变的角度对类星体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的三个成果如下:1.基于从类星体斯隆巡天样本中随机选取的144个射电静类星体,我们对它们在光学波段的光变进行了分析。结构函数法的结果表明这些源总体是符合阻尼随机游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