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和城市化关系的历史与逻辑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a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现实问题和理论文献的分析,明确了问题指向,把握了文献实质,客观地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二章,产业技术与城市化的概念、本质和特征.通过对产业技术和城市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解析,揭示了它们的本质及特征,指出了城市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解析,揭示了它们的本质及特征,指出了城市化是由产业技术发展导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技术现象的组合,从而科学地将属于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第三章,产业技术与城市化的演进.运用唯物史观,历史地描述了产业技术与城市化二者的演进历程,具体地分析了二者的历史关系,指出了产业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产业技术是城市化的深刻基础.第四章,产业技术与城市化的互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逻辑地分析了产业技术与城市化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产业技术决定城市化、城市化推动产业技术发展以及产业技术与城市化相互冲突的矛盾互动关系.第五章,中国的产业技术发展与城市化历程及辽宁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发展现状,系统架构了中国及辽宁的产业技术发展与城市化战略体系.
其他文献
儒家文化究竟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五四”以来,这就是中国思想史、科技史、社会史共同面临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早先对此问题的研究呈现两个突出的特点:在观
"五四启蒙运动标志着我们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但是,一方面由于五四运动的两大任务——政治救亡与理性启蒙发生了严重的失衡,诸如争取个性解放、个体自由、民主与平等等启蒙口
ISO14000是将制度经济学中通过"标准化"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避免社会成本浪费原理的具体运用.ISO14000的推广过程,是企业建立环镜体系,全面变革企业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和绿
宗教和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对人生终极关怀的设定体现和满足了人的一部分精神需求,但它们都是不科学的.在当今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开放和发展的体系对人生终极关怀重新
论文以文献阅读、资料整理和史料挖掘等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人才群体、科研课题及其行了探讨,并对其制度模式方面进行了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