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IVF-ET受孕产妇与IUI受孕产妇的妊娠滋养细胞相关产科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异,从临床角度为IVF-ET技术中体外培养这一过程对滋养细胞表观遗传存在的可能影响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与资料:通过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在海口市各个医院(包括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海口市中医院、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二八医院、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海南妇产科医院)生产单活胎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以IVF-ET受孕患者为观察组,以IUI受孕患者为对照组。IVF-ET受孕患者根据胚胎是否冻融进一步分为新鲜胚胎移植受孕亚组(以下简称Fresh组)和冷冻胚胎移植受孕亚组(以下简称F-ET组),根据胚胎体外培养时间的长短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受孕亚组(以下简称D3组)囊胚期胚胎移植受孕亚组(以下简称D5组)。回顾病例,获取患者妊娠期滋养细胞相关并发症的资料。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IVF-ET观察组和IUI对照组、Fresh组和F-ET组、D3组和D5组妊娠期滋养细胞相关产科并发症的结果,从临床角度为IVF-ET技术中体外培养这一过程对滋养细胞表观遗传存在的可能影响提供线索和依据。结果:所有1634例患者中,1360例(83.2%)通过IVF-ET受孕,274例(16.8%)通过IUI受孕。IVF-ET受孕患者中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受孕的患者615例(45.2%),接受冷冻胚胎移植受孕的患者745例(54.8%);接受卵裂期胚胎移植受孕的患者1077例(79.2%),接受囊胚期胚胎移植受孕的患者283例(20.8%)。以下为各并发症在组间的结果。1、IVF-ET与IUI受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在IVF-ET组与IUI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8%、6.6%,2.1%、4.0%,2.6%、2.6%;在Fresh组与F-ET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1.8%、2.4%,2.3%、3.0%;在D3组与D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5.0%、3.9%,2.2%、1.8%,2.8%、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在IVF-ET组与IUI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2),IUI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为IVF-ET组的2.336倍。2、IVF-ET与IUI受孕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病情况:胎盘侵袭过度、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在IVF-ET组与IUI组的发病率分别为3.1%、0.7%,2.1%、0.7%,1.0%、0.0%;在Fresh组与F-ET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0%、4.0%,1.5%,2.7%,0.5%、1.3%;在D3组与D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4%、5.7%,1.7%、3.9%,0.7%、1.8%。胎盘侵袭过度的发病率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VF-ET组的发病率为IUI组的4.334倍,F-ET组的发病率为Fresh组的2.108倍,D5组的发病率为D3组的2.422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其在Fresh组与F-ET组不再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IVF-ET组与IUI组、D3组与D5组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后IVF-ET组的发病率升高为IUI组的5.181倍,D5组的发病率降低为D3组的2.265倍。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在各组间的发病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IVF-ET与IUI受孕胎盘位置/结构异常的的发病情况:前置胎盘及胎盘脐带插入异常在IVF-ET组与IUI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7%、1.5%,5.0%、2.2%;在Fresh组与F-ET组的发病率分别为6.0%、3.6%,4.6%、5.4%;在D3组与D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6%、4.9%,4.7%、6.0%。IVF-ET组与IUI组的前置胎盘发病率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后IVF-ET组的发病率为IUI组的2.918;Fresh组与F-ET组前置胎盘发病率的差异在校正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校正后不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D3组与D5组,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在校正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盘脐带插入异常的发病率在IVF-ET组与IUI组间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后的IVF-ET组胎盘脐带插入异常的发生率为IUI组的2.520倍;而在Fresh组与F-ET组、D3组与D5组,其发病率的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IVF-ET与IUI受孕胎盘早剥的发病情况:胎盘早剥在IVF-ET组与IUI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0%、1.5%;在Fresh组与F-ET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5%、0.5%;在D3组与D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IVF-ET与胎盘功能异常的关联:SGA在IVF-ET组与IUI组的发病率分别为5.4%、5.5%;在Fresh组与F-ET组的发病率分别为6.2%、4.8%;在D3组与D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5.6%、4.9%。SGA的发病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校正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IVF-ET体外培养可能并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2、IVF-ET体外培养可能增加胎盘侵袭过度的发病风险,且延长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可增加胎盘侵袭过度的发生风险。但胚胎是否冻融并不增加其发生风险。3、IVF-ET体外培养可能增加前置胎盘与胎盘脐带插入异常的发病风险,而胚胎是否冻融或者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并不增加前置胎盘与胎盘脐带插入异常的发病风险。4、IVF-ET体外培养并不增加胎盘早剥及SGA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