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研究要素的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决定了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难以用语言直观形象地进行表达,因此地理图形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成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于地理图形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图形的应用及在教学中的作用,但鲜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学生读图心理和读图行为的研究。因此分析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认知中的表达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觉心理扫描入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找出视觉心理扫描的理论基础,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对地理图形教学的研究,设计实验验证视觉心理扫描规律在地理图形中的表达,并针对视觉心理扫描在不同地理图形要素中的表达,分别提出可操作的教学优化设计,以期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全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论和展望三部分。文章从地理图形对地理学的重要程度、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地理图形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对国内外的地理图形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首先对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认知表达的研究,离不开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理论等的支持和引导,因此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地理视觉的心理扫描特征,包括地理图形视觉的相对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接着探讨了视觉心理扫描在地理图形认知中的表达,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视觉心理扫描规律在位置、方向、格局、大小、标注等图形要素方面对个体认知地理图形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分别提出相应的地理教学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