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Z1/Mitofusins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在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殖细胞是有性生物体内能产生配子、繁殖后代的细胞总称,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唯一载体。在哺乳动物体内,生殖细胞起源于顶胚层附近的原始生殖细胞,随后迁移至发育的性腺中成为生殖干细胞,历经有丝分裂增殖和减数分裂分化,进一步形成成熟的配子(精子或卵子)。小鼠精原干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Go期,在出生后d7~d10左右恢复并进入减数分裂,到6-8周性成熟期,经历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圆形精子,最终形成功能性精子。在生殖细胞发育的不同发育阶段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分布均不相同,且在PGCs、精原干细胞及精母细胞的核周围,线粒体会在此聚集形成富含核糖体蛋白的云雾状颗粒团(Nuage),亦被称为Intermitochondriacement(IMC),而在生殖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清晰。在本论文中,我们的研究发现生殖特异性基因Asz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具有线粒体定位信号肽(MLS);Asz1作为线粒体定位蛋白,可以与Mili相互结合招募其定位至线粒体;同时Asz1线粒体定位信号的缺失,将不能促进体外胚胎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的分化;此外,我们还发现,Asz1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与调控线粒体融合的关键蛋白Mfn1/2相互作用,依赖Mfn1/2调节线粒体的形态,促进线粒体融合。我们通过CRISPR-Cas System特异性敲除了 Asz1的线粒体定位信号肽,同样发现Asz1定位信号纯合缺失的雄性小鼠不育,Mili和Vasa的蛋白表达量和定位改变,Nuage不再形成,piRNA沉默的转座子表达上调,表明Asz1的线粒体定位对其功能至关重要,也提示Asz1的作用可能是依赖于Mfn1/2介导的线粒体融合。为了确定Mfn1/2在生殖细胞中的功能,我们建立了 Vasa-cre/Stra8-cre作用下Mfn1/2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发现Mfn1敲除型雄性小鼠不育(Vasa-cre)或生殖能力下降(Stra8-cre);在Mfn1 CKO Vasa-cre小鼠中,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线粒体肿胀、内膜形成囊泡状嵴且在细胞核周围聚集成簇,暗示了其线粒体生物能方面的缺陷;在Mfn1CKOStra8-cre中,生殖能力下降,次级精母细胞向精子细胞发育受阻。并且Mfn2敲除小鼠也表现出雄性生殖细胞发育障碍,说明了 Mfn1/2功能的相关性。综上,我们确定了 Asz1的线粒体定位与其在雄性生殖细胞中功能的密切关系,发现了 Mfn1/2在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探讨Asz1/Mfn1/2所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对生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被誉为“活化石”植物,其野生种群仅分布在我国湖北省利川市、湖南省龙山县和重庆市石柱县的小范围狭窄区域。完成水杉的个体DNA识别能够提高种群遗传监测的准确度,有利于从遗传角度对水杉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使用12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对所有5636株野生水杉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进行DNA个体识别研究,构建等位
一、质疑课题——你相信吗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冯至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的一篇文章。读读课题。(生齐读)师:如果让你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生:我会加问号,手表里怎么可能有活的生物呢?天方夜谭吧。生:我也会加问号,这不符合生活常识。师:是啊,表里藏着生物,搁谁谁都不信。可冯至小时候就信,不仅信了,他还见人就说——(大屏幕出示: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
期刊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mutation and continuity in judicial practices of the Chinese inheritance system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It depicts how Chinese ritual and material forms of inheritance
学位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学习、记忆等大脑高级认知功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海马(hippocampus,HC)作为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下脑区,其乙酰胆碱主要来自于中隔(medial septum,MS)脑区向海马结构的胆碱能神经元。为了考察中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对海马神经电活动的影响,本实验运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结合光遗传技
原癌基因BCL6作为抗凋亡家族成员之一,通过转录抑制功能参与调节体液免疫和B细胞淋巴瘤的形成。目前关于BCL6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fh细胞和生发中心B细胞(GC B),其在固有免疫系统及自身免疫中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巨噬细胞BCL6能够调控Th17细胞的分化及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发展。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组LysM cre+/-BCL6f/f小鼠(巨噬细胞缺失
量子多体体系包含大量相互作用的粒子,蕴含着丰富的新奇量子效应,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内涵。由于系统的希尔伯特空间维度随体系尺寸呈指数增长,造成量子多体系统的描述与理论研究变得极其困难。目前,量子多体理论在研究多体系统时遇到的困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这在当今强关联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尤其明显,为凝聚态物理学家理解高温超导、量子Hall效应等物理现象的本质造成很大的阻碍。传统的多体理论
我们在张量范畴中引进了余代数上的几何偏余模这个概念作为Caenepeel和Janssen提出的霍普夫代数上的作用以及偏作用的改进和补充。我们证明我们的概念能更好的描述代数几何中的偏作用。我们证明在要求不高的条件下,几何偏余模范畴是完备和余完备的,并且霍普夫代数上的偏余模范畴是次张量范畴。我们发展了几何偏余作用的霍普夫伽罗华理论,这表明我们的概念在霍普夫代数中也是一个有用的补充工具。
利他决策是社会决策的典型代表,其核心在于自我与他人利益的权衡。对利他决策的探讨不仅可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利他行为,还有助于寻找促进社会合作的心理机制,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现有研究较多从个体的角度探讨利他行为的产生机制及情感、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而较少考虑任务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缺乏对不同任务环境下利他决策偏好进行比较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工具来将复杂的利他决策
承载着纳米光学要求集成器件越来越微型化的期望,人工光学材料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目前,人工光学材料主要包括光子晶体、特异材料、特异表面和特异晶格,它们展现出自然材料不具备的新颖光操控现象,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材料的认知。深入探讨影响微粒子光散射行为的因素,在实现一些新奇光学现象和获得超薄亚波长光学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微粒子是构成人工光学材料的基本单元,它的光散射性质对人工光学材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光捕获复合物能高效的捕获太阳光并传递激发态能量至反应中心,从分子层面上理解光合体系中激发能转移机制对于优化和设计人造光合系统以及光电器件等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动态蛋白环境在促进激发态能量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蛋白环境如何影响激发态能量转移仍需厘清,激发能量转移的分子机制也待阐明。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几十到几百个色素分子/辅因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