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自身价值,进而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状况。为监督公司管理层,制衡大股东权利,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带来的相关问题,保障相关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效益性、安全性,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全面、深入落实,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焦点,并被社会各界给予厚望,管理层亦对此格外关注。目前,关于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样本选择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结论。为全面反映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先对2009年末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再按所有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和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分别对其进行相关关系的研究;最后,按财务状况指数-破产风险系数将上市公司分为财务状况良好,不稳定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三个样本,进行相关关系的回归,力求从多角度研究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首先结合当前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明确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依据及文献回顾本章在分析关于独立董事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关系,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引出本文研究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意义。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及研究假设本章首先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以下7个假设:假设1:独立性越强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假设2:经验和阅历丰富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假设3:男性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假设4:任职期限长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有负向影响假设5:与公司工作地点一致的独立董事对业绩有正向影响假设6:工作时间长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假设7:独立董事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根据假设定义了本文的相关变量,其中:将主营业务资产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独立董事占比、年龄、性别、任职期限、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的一致性、出席会议的次数、薪酬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资产负债率平方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首先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从整体上得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对业绩的影响;其次对国有最终控制、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进行相关回归,得出在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特征对业绩的影响;最后将样本按破产风险指标分为财务状况良好公司、不稳定公司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分别对这三类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处于不同财务状况下,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业绩的相关关系。(1)独立董事薪酬对业绩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种关系在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反应最为明显,其次是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公司,再次是财务状况良好公司,而国有最终控制公司中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对公司业绩无明显影响。这反映了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通过独立董事薪酬提升公司业绩的意愿最浓,在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意愿最差,而国有最终控制公司没有表现出相关意愿。(2)独立董事平均出席会议次数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关系在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这表明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可以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提升业绩,这种情况在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中也比较奏效。(3)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平均年龄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这种关系在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和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公司也均未得到体现。而在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独立董事平均年龄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这表明这类公司更渴望通过独立董事的经验和阅历提升公司业绩。(4)在所有的回归分析中,独立董事占比、性别、任职时间和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的一致性对公司业绩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替换了部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后,仍然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研究结果。这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这一部分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贡献及局限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全样本中,独立董事平均出席会议次数和平均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董事的其他背景特性对公司业绩无明显影响。(2)区分所有权性质后发现,在国有最终控制公司中只有独立董事平均出席会议次数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它特征对公司业绩均无显著影响;在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中独立董事平均年龄和平均出席会议次数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其他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3)区分破产风险后发现,在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中只有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其他特征对公司业绩均无显著影响;在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公司中只有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其他特征对公司业绩均无显著影响;在出现财务失败征兆的公司中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平均出席会议次数、平均年龄均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余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业绩均无显著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3(1)本文从多角度反映了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首先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其次,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和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分别对这两类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全部样本按破产风险的不同划分为财务状况良好、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分别对这三类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2)综合对比了不同特征公司中,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使研究结论更加全面。本文在分类回归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有最终控制、非国有最终控制、财务状况良好、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独立董事特征对业绩的影响情况。(3)本文创新性地将公司样本按照破产风险程度分类,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降低不仅表现在公司业绩的提升,也表现在公司财务风险的降低。因此在研究独立董事的职能时应综合考虑公司业绩和财务风险。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独立董事特征方面,本文选择了独立董事占比、年龄、性别、任职时间、工作地点与上市公司的一致性、出席会议次数、薪酬七个解释变量,独立董事的其他特征,例如学历背景、政治背景等也可能影响到公司的业绩,由于数据收集的原因,文章只选择了其中的七个特征来进行回归分析,在研究内容的广度方面相对不够完善。(2)由于部分独立董事特征数据缺失,如独立董事的年龄数据不全、薪酬状况缺失等,导致未能将所有样本纳入模型进行研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3)受样本和篇幅所限,本文未再对财务状况良好、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和出现财务失败征兆公司按所有权性质进一步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