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是 Letournel 描述的一种理论上的状态,即当髋臼双柱骨折时,由于前后柱可以同时围绕股骨头旋转,从而使髋臼的关节面与股骨头仍然保持匹配的状态,也就是二者保持相对的同心圆结构。这种情况下,允许关节内的接触压力仍能较均匀的分布于关节表面,与其它类型的、累及负重顶区的、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相比,此种类型的骨折在髋关节负重顶区产生较低的平均压力和峰值压力。据报道此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保守治疗有良好的预后。众所周知,关节内骨折如复位不良可改变负重关节的应力分布,增加关节软骨的负重,加速关节软骨的破坏,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虽然髋臼和股骨头仍保持同心圆结构,但髋臼的骨折块之间有间隙存在,髋臼变宽 这将使关节的负重发生改变,加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我们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完整骨盆以及产生不同间隙的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模型,来模拟髋关节在单足站立骨盆中立位时的受力情况,用压敏片来测量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的接触特性—负重、应力和应力的分布,评价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解剖复位、骨折间隙 2mm 及骨折间隙5mm 时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的生物力学变化。研究髋臼骨折继发性匹配存在多大间隙时,即改变了髋关节的接触特性,为临床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1<WP=4>中 文 摘 要 方法:将 3 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截取完整骨盆及与之相连的近侧 1/3 股骨,去除肌肉组织和关节囊,保留骨膜。距髋臼顶点前后各 30°的关节面的中央,由内向外钻两个标记孔 A、B。以建筑用密封胶覆盖股骨头,待干燥后裁剪为12 等份制成压敏片的剪裁模板。将按模板裁剪好的压敏片原位贴于股骨头上,用自制的夹具固定髋臼和股骨头,使体位为单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即两侧髂嵴连线平行于地面,两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平面垂直于地面。股骨相对于髋臼呈15°内收、5-10°内旋、0°屈曲。标本置入 CSS-44020 生物力学实验机,将压力传动杆压于负重平台的钢珠上,加载至500N,维持 120 秒,在压力维持期间,用钝头探针自标记孔插入,在压敏片上建立压敏片与髋臼关系的参照点 A、B,同时两标记点分别与髋臼中点的连线与髋臼缘的交点形成另两个参照点 C、D。这样 AC、BD 两线将髋关节面分成三部分:两线间的关节面为负重顶区,两侧分别为前壁和后壁。加载后,将压敏片取下,粘贴于纸板上。先进行完整骨盆的测试,然后依次进行髋臼双柱骨折解剖复位、髋臼前后柱间存在 2mm、5mm 间隙,但髋臼与股骨头仍保持匹配模型的测试。加压着色后的压敏片根据标记点分区,分别测量负重顶区、前壁和后壁的负重面积、应力和应力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对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当骨折间隙为 2mm时,虽然在负重顶区骨折线两侧出现应力集中,但对髋关节的接触特性影响不大,。而当骨折间隙为 5mm 时,髋关节的接触特性产生了显著的改变。负重顶区的负重面积、平均应 2<WP=5>中 文 摘 要力和峰值应力均明显增大;在前壁均显著减小;后壁负重面积减小,但平均应力和峰值应力均显著增大。结论: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接触特性,尤其当进行为 5mm 时髋臼的负重面积、负重和应力分布发生了重新分配。